龚缨晏,现为宁波大学教授,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1961年出生于象山。1978年,他考取了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历史系,1982年大学毕业又考取杭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博士学位,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0年,他赴美国密执安大学进修学习;2001年至2002年又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现在他担任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基础部主任,并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
教学之余龚缨晏潜心于历史研究。其研究领域主要为两个方面:考古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史。在考古学研究方面,他发表的有关人类起源、古代文明起源、爱琴文明的论文,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中国历史学年鉴》等专业论著曾作专门介绍。特别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命题》等论文,有较大影响,《哲学研究》等杂志曾发表过专门的讨论文章,基本观点被国内的重要专业论著所吸收采纳。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方面,他主要从事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史研究。特别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马可波罗研究、鸦片在中国传播研究、古代地图研究等方面,有较多成果,并获得了学术界的重视。
这些年来,龚缨晏先后在《史学理论研究》、《文史》、《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史研究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地图》、《浙江学刊》、《文史知识》、《自然科学史研究》、《生物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几十篇论文。出版过专著《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过一些条目,并参加过对《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等书的编写与修订。他还承担过两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研究,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浙江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浙江省社联第二届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宁波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等。

http://graduate.nbu.edu.cn/info/1402/11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