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瑾教授,男,汉族,1944年10月生,浙江绍兴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力学系,1968年秋到1970年春在辽宁黑山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半,此后8年在机械工业部属无锡油泵油嘴厂(现名威孚集团)工作,并参加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合作的我国1号系列柴油机喷油泵的科研攻关。1981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获得CAGD&CG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任浙江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数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教育部第三届高校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理学学部与数学学科的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数学系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等3个期刊的编委。1991-1993年在美国BrighamYoung大学工程计算机图形实验室作访问研究,2002至2004年3次应邀赴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研究。学科专长是应用数学,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和计算机图形。
早在硕士阶段的1980年,就解决了挪威工业研究中心E.Mehlum博士在1974年盐湖城第一届CAGD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两个公开问题:圆弧曲线样条曲率逼近及圆柱螺线样条曲率-挠率逼近的收敛性的证明及算法,这一工作后被Mehlum称为著名造船系统AUTOKON的理论基础。此后,彻底地改进了美国图形专家Riesenfeld关于曲线离散的终判法则,证明了NURBS曲线包络生成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在国际上首次给出了NURBS曲线的几何直观定义。对英国航空公司CONSURF系统的Ball曲线,指出了其一系列有用的几何性质,并把它推广到任意次数,后被国际上称为Wang-Ball曲线,其结果远优于Said-Ball曲线;用Wang-Ball曲线曲面来对Bezier曲线曲面求值,可使计算时间的复杂性从曲线次数的平方下降为线性,从曲面次数的立方下降为平方。在美访问期间,与日本专家Saito等提出了有理曲线曲面求导的一系列新算法,并与美国专家Sederberg等给出了有理曲线多项式逼近的整套算法,找到了逼近收敛的充要条件,又发现了有理Bezier曲线隐式化公式与deCasteljau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1993年的SIGGRAPH会议上,与Sederberg等合作报告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二维形状调配的内在解算法,此后又与博士生刘利刚合作,把这一方法推广到三维关键帧动画的MSI算法。此外,在切割磨光造型的细分曲面、有理圆锥曲线段及旋转曲面的算法,区间曲线曲面及其在产品形位公差方法中的应用,曲线曲面的降阶逼近、等距逼近、可展逼近,曲线相关积分量的计算,曲线曲面准拟合,NURBS曲面显式矩阵表示和由点云重构网格曲面等方面都给出一系列重要结果。
是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的第2负责人,又是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863攻关子项目的主要完成人,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的骨干成员,目前指导着5名博士生和12名硕士生。主持的计算机辅助参数曲线曲面设计的理论研究(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与上海船舶运输科研所合作的船舶振动预报程序系统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2次获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1994、1998)。个人获陆增镛CAD&C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高科技1等奖(2002),3次获优秀教师奖(巨人奖1995,东方通信一等奖1998,中兴通讯科研奖1999),3次获浙江大学教学奖(1984、1985、1986)。出版66万字的专著1部(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9篇,其中在CAGD,CAD,GMIP,CI,JAT,CG,C&G,COMPUTING,JACM,AML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37篇,在国际会议发表7篇,有30/27篇被SCI/EI摘录,有21篇被作为第一作者的55人次国际学者引用70多次,在国际学术界为我国争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