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镜芙(1930.1.20-2023.10.8)
潘镜芙,船舶工程专家。浙江省湖州市人。1930年1月20日出生,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1952年—1955年,担任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工程师;1955年—1961年,担任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一产品设计室副科长;1961年—1964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电气科科长;1964年—1981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1981年—1983年,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1983年—1991年,担任中国船舶总公司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10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潘镜芙院士长期从事舰船总体设计研究工作,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主持人之一,新型导弹驱逐舰总体设计兼作战系统主任设计师,是我国最新型导弹驱逐舰170、171的总设计师。在舰船总体设计中,他着眼全舰综合技战术性能优化设计,采用作战指挥自动化、电子对抗、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新技术并获得成功;在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领域作了开拓性工作,使全舰能实现早期预警、集中指挥、软硬武器综合使用。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1998年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潘镜芙院士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三种型号导弹驱逐舰获得成功,每一种型号都有新的突破。该型舰1980年参加我国向南太平洋产发射远程火箭试验,出色的完成了护航驱逐舰编队指挥任务;1985年首次代表中国海军出访南亚三国,杨我国威军威。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全武器作战系统,为新型舰船设计发展打下了基础。潘镜芙院士在主持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设计中,把国内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组合,以系统工程观点更新设计理念,做到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有效的提高了作战能力,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新型驱逐舰首制舰(哈尔滨号)1995、1996年参加二次海上演习,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军委领导的高度评价。1997年哈尔滨号横渡太平洋,访问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该型2号舰访问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在国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在驱逐舰总体设计、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和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做了开拓性工作,上述工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
20世纪60年代初,潘镜芙在主持护卫舰电气部分设计时,首次确定在中国自行设计舰艇中采用交流电制,组织并推动了中国国内船用交流电机电器设备的试制;解决了船电交流化中柴油发电机调频调压、电动机调速等技术关键问题,护卫舰采用交流电制取得成功,为其他舰船采用交流电制作了开创性工作。
20世纪60年代后期,潘镜芙在舰船研究院的支持和组织下,与兄弟研究所一起,进行舰炮、反潜系统的论证和设计,与航天部三院进行技术协调,确定舰舰导弹系统的组成与布置,确定了各武器系统的组成、功能、装舰要素和布置安装;解决了系统内设备间的精度指标分配;确定了系统内外的机械和电气接口,制订了接口协议;解决了导弹、火炮发射时火焰温度、气浪、噪声等防护问题;首次在水面舰艇上解决了舰载武器系统装舰的各种技术问题,为武器装备按系统研制,舰舰导弹系统装备水面舰艇作了开拓性工作,对驱逐舰这样的大舰,如何进行航行试验也是新问题,和海军多次交换意见后,对首制舰总体性能和武器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试验。
1977年,潘镜芙建议在已开工建造的驱逐舰上进行改建,以加快进度,建议得到采纳,迅速组织制定了改装设计方案,对动力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航速;使用了新型电子设备,提高了作战指挥和远航通信能力;加装了海上油水干货补给装置,使该舰具有远航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在参观中国国外驱逐舰,并与中国国外厂商进行技术谈判后,潘镜芙组织制定了采用中国国外引进或中国国内自行研制装备的多种驱逐舰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紧紧抓住一个中心,即提高舰的作战能力,潘镜芙认为要提高舰的作战性能,首先要在武器系统上作改进,在驱逐舰已形成单个武器系统后,要进一步将舰上武器和电子装备形成有机作战联系的全武器综合作战系统,以有效提高作战指挥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和舰的作战能力。
1983年,潘镜芙向领导建议先研制改进型驱逐舰,改进重点是形成作战系统,为新型驱逐规研制起到开路作用,在此基础上研制作战性能优越的第二代新型驱逐舰,在各级领导机关正确领导,各研制厂所和海军部队大力协同配合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设想成为现实,舰模成为军舰,改进型驱逐舰在中国首次将各种武器和电子装备组成作战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作战能力。在设计师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型舰设计方针是:按照系统工程观点进行设计,要求全舰有机协调,综合性能兼优。在舰总体设计中要优选舰主尺度和线型,使快速性、稳性、适航性、操纵性、居住性等均性能优越;在作战系统设计中,要采取从顶层抓起自上而下的设计,先确定作战系统的性能和结构,然后向分系统提出技术要求,以求相互协调。潘镜芙组织舰总体、系统技术骨干,在武汉集中工作两个月,确定了舰和作战系统的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为求舰战术技术性能优越,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在装备选型上,潘镜芙提出既尽可能采用中国国内新技术成果(如作战情报指挥自动化、电子对抗等),又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国国外先进技术(如柴燃联合动力装置等)。
生平
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
1948年10月—1952年9月,在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2年9月—1955年3月,担任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工程师。
1955年4月—1961年6月,担任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一产品设计室副科长。
1961年7月—1964年6月,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电气科科长。
1964年7月—1981年1月,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
1981年1月—1983年7月,担任国防部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
1983年7月—1991年11月,担任中国船舶总公司舰船研究院七〇一研究所副所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023年10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