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生访谈录》第十二章 居高思远 躬身力行

第十二章 居高思远 躬身力行

第一节 大学的党委书记要抓大事

问:目前我国内地的大学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答:在我回到浙大之前,清华、浙大等一些大学正在试行校长负责制。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且党委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有关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我个人的观点,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名称不重要,关键是体制的功能和作用要明确.当然既然已经有了法律规定,就要依照法律来执行,来开展工作.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学党委主要职责是,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学校正常有效的运作,使得学校承担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也就是把握方向,统搅全局。
在我们国家的大学里有党的组织,必然建有党委.那么党委起什么作用?经过60多年的摸索,现在应该坐下来认真地总结一下。现在也有同志提出要改回到当年校长负责制,那么为什么要改呢?也应该要研究清楚。
据我了解,当年在试行校长负责制的一些大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试点的学校,党委只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只管稳定工作,而校长作为学校法人,只负责教学、科研等行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的行政工作就分离了,就会产生“两张皮”的现象。

张浚生慰问参加军训的学生

事实上,在学校,不管什么工作,党的工作也好,思想教育工作也好,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也好,首先而对的是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也就每个活生生的“人”。而党委只管做人的思想工作.校长1董事史学科研和日常行政工作.而不管人的事,那就是“两张皮”,因此,维护学校的稳定,涉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事,当然是党委的职能.同样也是学校行政要负的责任.党委和行政具体工作应该是有分工的,也必须有分工.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任务是不能分开的.所以,“体制”不只是个名称的问题,首先是要把职能搞清楚。
在我们国家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是赞成的.但必须明确哪些是属于党委的日常工作,哪些是扇子校长的日常工作。按照《高等敏育法》的规定,学佼的重大问题,例如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堂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学校教学科研改革发展中的兹大事项.必须由党委统一研究决定,然后由佼长具体分工负责执行.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应该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依法行使职权,对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最近我参加教育部巡视组的工作,在一些高校巡视和考察班子工作中也发现,现在有一些学校制度不规范,说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却用党政联席会议代替党委决策,或者干脆用校长办公会议代替党委常委会议.还有些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常委会在功能上没什么区别,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民主党派的校领导外,其余都是党委常委会成员。这种做法是明显不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也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工作,因此必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民负责制问ff!.这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问z那么按照您的理解,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常委会又有哪些区别呢?答: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校长全面负3援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其行使的职权包括拟订一个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具体规章制度,包括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聘任和解聘敏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外合作交流,等等事项。校长的这些职权应该通过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来行使。因此,校长办公会议是自校长主持召开的,研究和决策学校日常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上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而党委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集体讨论决定,少量tffll从多数.党委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负有领导资任、决策责任,其主要职责应当是把好方向,抓好大事,也好思路,管好干部。
因此严格地说.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资制”中,“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常委会”必须分开,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应该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学校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也就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情要Eh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班子提出工作意见和方案,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决策,由校长贷彻执行.一般的教学、科研工作,甚至于一般的人事工作,党委一般不干预,一些应该由校长负责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就不应该拿到党委常委会上去讨论,同样.涉及学校办学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来研究决定@四校合并之后,我们建立了常委会制度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2001年5月制定了几个重要的制度:《浙江大学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浙江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以及《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学院制度》、《学校领导调查研究制度》、《关于进一·步精简党政会议的意见》等等,并且规定每周三是校长办公会议,周四是党委常委会.为·fl·么这么严格规定?因为周三校长办公会议一般的尊情已经安排了,有什么需要提交常委会讨论的正好周四开会。校领导中的民主党派成员,我们每一次都吸纳他列席常委会.虽然他没有表决权,但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日常工作还是让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由校长决定.一般来说规划、人事、每-年的财政预算结算这些重大的事情以及教学大讨论等重大活动,都是常委会上讨论的。应该说当时学校的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包括纪要、记录形成之后都要我签字。
我认为,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人员安排上,党委书记和校长也可以由一个人来担任.设一个常务副书记,负责日常党务工作,设一个常务副校长,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常务副校长也可以让有能力的非共产党员担任。这样,学校的党委书记兼校长,作为主要领导,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大鄂、抓主要工作,切实保证学校办学和人才编养中心任务的完成。

问:现在有没有学校实行党委书记和校长是一个人兼任的这样构架?
答:过去有过,现在不多.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党内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少,大学的校长大多是由~些非中共的高级知识分子担任的,党委书记很多是由部队转业到地方的领导同志组任的。这些同志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环挠的考验,政治上都很强,但大学的具体业务工作不很熟悉.当然,在那个时期,也有一些学校派迸去的党委书记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大知识分子,原来业务就比较强.例如,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荣鑫同志在浙江大学当领导时,就是党委书记兼校长.周荣鑫是高级知识分子,1937年就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经担任过延安中央党校的研究员和班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离开浙大后,还担任过教育部部长。后来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民陈伟达兼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也有相当氏的时间。陈伟达也是高级知识分子,1937年在上海暨南大学物础系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两位在领导浙江大学期间,尊重团结知识分子,模范执行党的教育思想.在广大师纯巾问有非常好的口抑.我们尊敬的老校长刘丹同志,因为历史的原因,相当长时间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身份主持浙大工作,为院系调整后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浙大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是一位党内的高级知识分子。
办好一所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觉得这种体制更可以把事情做好.只要肯学习,知识分子党员到大学里可以既当书记也当校长,现在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完全有可能逃出既愤政治义愤业务的人担任这个职务.现在也有过.党贫书记姥校长的四川大学的卢铁绒同志,就干得很好.张浪生陪同’E建华先生岛曦浙大紫金港核区当然.一所大学的校氏,特别是ffi点大学的校*·在1业界上通常地位都是很崇高的,我们国家许多著名大学的校民都是巾一些在于上会上有很高地位和1声辛苦,德高望重的人士和高级千音~来担任.倒此,现在我们大学的校氏,特别届满名大学的校氏,淄哪一些在社会上、学术上有很高声咆的,又具有很强管现能力的专业人士来担任,这当然没错。但是问题是,现在过于强调校长必须由“专家”或院士来担任,而忽视了某些专家管理才能和教育思想。因为,即使是“专家”,也只是某一个方面或领域的专家.就算是工科方面的专家,懂机械的也不一定懂电机,懂电机的不一定懂化工.懂化工的不一定做建筑,也是有局限性的.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一个人更不可能是在所有学科领域内都是专家。
况且,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门类怨米越多,分工越米越细,专家熟悉的业务领域就有更大的局限性.因此.我认为,学校领导班子的人员配敛,还挺贝多地关性If个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除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外,还要有更广博的知识,起码不完全是外行,还主5具备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政价素质和业务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育家。

张浚生在学校给新生上入学第一课

问:新浙大成立之后,作为党委书记,您是怎么抓工作的,可以讲一讲吗?
答:可以。党委的工作总的来讲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调动各种积极因索,共同努力办好学校.一个学校方方面丽的工作,千头万绪,除了要处理的日常工作外,党委婆抓好2量大问题,关键的问题,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当时虽然还没有现在所说的“三E在一大”的决策制度的规定〈所谓“三室一大”就是重大问题的决策,Z重要干部的任兔,重要项目的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另IJ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但我们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决策之前多做调查研究,多了解各方面的意见,作出决策后,要检在贯彻执行的情况.在盘查督促.该哪一个人、哪个部门干的事,向他们自己去抓去干,不要过多干源。特别要注意学校是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俐的基本制度,许多应该由校长领导下行政部门去做的事,党委尽可能不要去干预。

问:那一段时间,您认为哪一些重要的事情是这样抓的?
答:在新浙大成立之后,我们明确提出主要抓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融合e因此,有关发展提高的事要作为大事来抓.譬如当时学校提出了“高水平、强辐射”,我还加了-个“重交叉”的工作要求。1999年下半年就提出要争取尽快成立高新科技园区,来为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创造条件.2000年初成立科技园区领导小组,随后成立浙大科技园区筹备小组和园区管委会,并提出要主动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达到培养高水平学生的目标,1999年底就提出筹建笠可帧学院,而且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提出要建设基础郎,就是因为提出了建设基础郁的要求.从而导致2000年10月经教育部同意、省政府批准立顷,2001年开始紫金港新校~的建设,才会有了现在这个紫金港校区。
2001年决定召开“浙江大学2001年教商工作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历时近半年,分为词选研究、研讨交流和总结落实’三个阶段扎扎实实地开展。
比较全面地对学校的教育事虫学工作进行了总结研讨,将别是对一所研究型大学如何抓好本科教育研究得比较深入.党委的工作除了起到领导核心作用之外,还要起到组织保障作用,特别是要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党要管党.1999年学校就成立了两课领导小组,我和分管领导负货,还专门和两谍任教教师座谈如何搞好两谍放育,到j课堂去听过谍,还亲自为同学作形势报告,上党课.学校党委的理论中心组学习质结都比较高,每次学习者在安排专人作中心发言,就一个主题开展讨论。近一段时间我在一些高校巡视中发现,有一些高校理论中心组学习或者基本没有,或者流于形式,很不以为然。我者在向他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保将学校的稳定和校园安全,更是要常抓不懈。在此期间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我们还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遮住敬育”的试点工作。

问:我们好像还记得您作为党委书记还曾被授予党建的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答:是有这么一回事,是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发文授予的。在授奖会上,李岚清副总理还深有感触地说:"刚才我给浚生同志颁了个奖,四个大学合并非常稳定发展,很不容易,我们国务院两个部委合并都非常困难。”据说,因为那时他正在抓国务院机构的精简工作。

问: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您自己有什么体会?
答: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大家都会讲,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例如开展“三讲”教育,当时我刚从香港回来就听到有人说,-些单位在开展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的分析检查报告要写成:首先是把自己批评一通,我不是人,然后写到为什么不是人,再写到以后怎样做人才通得过,这怎么行呢?!这和过去搞“四清”运动有什么区别。我说我们浙大搞“三讲’p绝不能这样摘,通过“三讲”教育,要讲出1f肉,讲出干劲,讲出网络.又如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位教育试点工作.我们就在教育部检查指导组的帮助下,凝练出“党员争先进、学校创一流”这个学习实践载体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这和现在提出的“围绕中心抓党淫,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意思也是-致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定要实事求是,做工作耍,讲求实效,只是铺摊子.提口号,做政绩工作,摘形象工程,这样本身是党性不强的表现。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放,要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要自己做到,要别人不傲的事,首先要自己不做.问z中国的大学经常被一些专家和学者批评过于“行政化”,您能和我们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吗?答:关于大学“行政化”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最近1昆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也明确地提出,大学要取消行政化.大学不婆摘行政级别。刚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最初提出要逐步取消大学的行政化,后来讨论过程中觉得“逐步”两个字不好,于是把“逐步”两个字去撼了,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股近人事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也明确提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等去行政化,撤销行政级别,我很赞成,但是现在行政化已经制度化了,如何取消,做起来又很复杂,不是一个讲话,}个文件就做到了,因此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首先应该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所谓“大学行政化”,它的含义很多,我理解,至少包括两种有联系而又有不同的含义,一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政府部门对大学的管理存在定位不准、职能缺位或越位的现象,在管理方式上更多地依赖行政命令的手段,而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和办学主体,依法应享有的人事、财务、学术等方面的自主权米能全面落实,办学自主权受到限制。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失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对立,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替代.例如,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的过度膨胀,权力过多集中在学校-级.管理童心偏离且效益低下,行政机构麟肿,职责不清且应变能力较差,二级院系设置过多,学术管理跨度太大且效能不高,管理建念和方法陈旧,应对不了复杂多变的形势.张?盘坐在除夕夜与学生-起包饺子问s您认为应该怎么来解决大学行政化的问题?答: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学校、研究所本来就是一个学术机构.不必婆有什么行政级别.”文革”之前.学术机构、大学都没什么级别,教授就必敏役,锹师就必敏师,R.·f部就按照|.音~系列刑’迁”以来娃几级教授.当了校l王还是几级教授s原来是从行政干部过来的,先前是几级干部当了校妖还是几级干部.周荣鑫同志Jill浙大米当校民书记,原米是络工部副部伏的级别.来了还是这个级}llJ.现在把学校作为政府、行政单位对待,分等级,学校的领导也分成三六九级.大学的校长、书记有些是副部级.有些是厅级,但是没有iF.部级的.钱记得新浙大成立之际,9月15日那一天开大会.晚上请客人吃饭.有一位大学的负责同志就发牢骚说:我们也不知道干部这个级别那个级别.因为以前大学党委书记都是教育部党组任命的,而我阴为1987年就是中’lJ干部,后来还是新华社香港分社i;iq社伏,所以我回来要支持浙大工作时,陈至立同志就说过.我的任命遇到了困难,因为我们教育部党组无权任命你。据说后来教育部党组与中央组织部商量一个变通的方法。因此,我到浙大担任党委书记,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发文任命的。后来教育部确定12所高校党委书记都由中央任命,后来又不断增加,据说现在已达到35所,书记校长任命时都明确是副部级。
为什么要定这个级别?现在又说要取消,有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形成现在局面是我们体制上的混乱造成的。学校的机构变成了管理部门,大学应当崇尚学术,不是追求名利、官位的地方。但是现在“唯官”、“唯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大家都想做官,文化、艺术、体育、作协、科协都要有级别,大学很难独善其身。一个教育部的秘书到某一个学校,全体校领导要到机场亲自接,还要献花,不是因为这个学校的领导“自贱”,而是因为他要讨好你,财权、人权都在上面。
真正要去行政化,首先要弄清楚行政化是怎么来的,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不应该通过对大学定行政级别的方式来进行,也不能依赖行政命令的方式,而应当更多采取财政、法律等宏观调按手段,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依法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规范和减少对学校行政审批的事项.引导大学按照教育规律,面向杖会依法办学。

问:您讲的这一点确实很重要,但问题是,现在大学内部的管理越来越像政府,学校行政化了,这对大学发展有利吗?
答:现在的确是有这个问题,由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也由于现在有些大学的主要负责人被任命前从来没有在大学工作过,当他走上校长或党委书记的位发.就会把他之前在行政系统或其他系统工作过的理念转移到大学管理上来.某种程度加剧大学行政化的趋向。
另外,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高校行政人员甚至学术专家对行政权力也情有独钟,社会也往往根据行政级别、行政权力等因素去判断一个大学教师的价值。因此,导致现在大学里的很多专家、教授热衷于做官.当然,就一个社会而言,“宵”总是要有人傲的,但一个国家,有太多的人热衷于“做宫”就不是好事情。最近据有关报道,《中国青年报》笛做过一个调查,说有70%的青年人热衷于当宫,因为当官有权有利益,这不是好现象。中国的科技落后.有很大的~个原因是封建的时期太民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为什么?是为了{故宫。中国在明朝以后,有了从事科技的人,但只是“另类”,不是主流,主流就是“读书做官”.我曾经做过一个“脱雍乾时代中西方科技发展对比”,对中西方科技发展进行对比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地质学方面的情况,以自然科学史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其实脱雍乾时代是中国真正走向落后的时期,所谓康雍乾盛世,正是掩盖了中国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那个时候西方的一些社会精英们在干什么,中国人又在干什么。西方产生了大量的科学成就,中国只有极少的两三样东西.西方国家数学、物理学、化学方面的划时代人物牛顿、菜布尼茨、拉瓦锡和中国清代的纪晓岚差不多都是那个时代人。牛顿生于1643年,为明万历十六年,$子1727年为消雍正五年§拉瓦锡生于1743年.为消院院八年,卒于1794年.为就险五十丸年s纪晓岚生于1724年为清雍正二年,卒于)805年为消荔庆十年。牛顿的《光学》讲稿完成于1670年,即康熙九年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部完成于1684年至1685年,为康熙二十三、二十四年5拉瓦锡的《化学基础论》成于1789年,即乾隆五十凶年.正式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纪晓岚除了主编四库全书,写了一本《阅微尊堂笔记》,记的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鬼怪的事,他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写作?纪晓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太清楚“文字狱”了,所以只能用这样隐晦的方法表达一些自己的政治理想.当然编辑出版《四库全书》对历史文化事业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但是,当中国的知识精英们在埋头研究四书五经.歌吟风花雪月初向帝王歌功颂德的时候,西方的知识精英们却在发展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现象究竟对社会发展有多少好处,意味着什么?很值得我们曾在息。
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分析和认识产生大学管理行政化的成因,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目前需要改变和确立大学内部的治理框架。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之间不能出现越位、错位和失位。现在以行政权力决定学术资源调自己、以行政决策代替学术决策的现象必须解决.一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严格限制行政权力的放大利对学术权力的干预.大学内部管理衙门化、行政化,这是学校里的老师们最反感和绿有意见的。当然有时候改也很难,因为体制是这样的,学校的每个行政部门也都有对应的上级部门,它只能这么傲。我们也不可能从某一个学校的角度采取消什么、不做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强调”,强调行政部门要为教师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服务.二要确立和尊重教授学者在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作用,积极结造尊1fi学术的大学文化。三星哥王室主在立和j,规范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相关制度,充分保陈大学敛师和学生的叙利‘把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落到实处。

问:大学的考核制度也是个问题,很多专家批评这种考核制度不利于学术创新?
答:现在大学的考核不是个好办法,有很严重的弊端,这我心里清楚.文化艺术的繁荣需要自由探索,教育、学术也是这样.创造知识要有创造力,主要有对新事物、对学术的追求,要允许“胡思乱想”,允许失败。现行考核制度是··记工分式”的管理办法,不利于学术创新.我们明知不对,但是全国大学都这么傲,我们也只得这样做、实在无奈.这样的考核制度对懒惰的人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更多的是消极的作用。所以去行政化.一是要从国家层面、从理念上改变;二是要从政策上改变,改变具体的做法。

问:浙江大学四校合并之后,社会上比较公认的还是它的理工学科。近十年间,农学和医学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您曾经担任浙江大学文科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您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困难在哪儿,“出不了大师”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出不了大师”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讲,-是学校的敬师能否出大师级的人物.二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能不能出大师级人物.如果就老师来讲,我们要尽可能延聘大师级人物来校任教,“名师出高徒”,还要创造条件使一些人能成为大师级人物。就教育来讲我们要为培养未来能成为大师级人物打好基础.我先讲讲浙大文科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浙大的历史。纵观老浙大的历史,师资力量最强的是竺可桢任校长的那段期间,大约十多年的时间,那时出成果最多的是理科,其次是农科。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浙大只留下了工科,同时并进了厦门大学、之江大学的一些系,除了60年代初有一段时间归属浙江省之外,一直是教育部部属院校,资源相对比较丰窟。农科力量保存得也比较多,集中在后来的浙江农学院。只有林业学科调整出去,到了东北林学院,而东北林学院就是在老浙大林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浙大自己的文科底子,与原来的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比,本来就是相对比较弱的,像夏承焘、姜亮夫、谭其骧这你的大家本来就不多。法学原来也是不错的,后来没有了。历史学在宋史方面的研究也是不错的.这是浙大历史的状况。即使是这样,并校之后文科的发展还是不错的。经济、管理、法学,都有了很好的发展。现在学校的卡特中心(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民营经济研究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卡特中心可以说是综合交叉的中心,经济、管理、农业农村建设交叉在一起。从学校来说,希望每个学科突出重点,有所发展.并校后不久,也就是在2001年,学校开始实施“文科腾飞计划”,启动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椎动学科交叉创新,优化学术发展环珑,着力打造文科品牌等等,当时学校制定了文科发展规划。2003年,还专门成立了文科发展领导小组,我自己当组民‘还发了8号文件《关于促进我校繁荣和发展文科的若干意见》,重点提出“名师、强所、精品”建设工程,要求。经过5-10年的建设,使我校的文科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总体建设目标,其中还包括强所建设、学科建设的具体方向和目标.2003年4月,我们还开了浙江大学文科大会.时任敬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专门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在讲话中充分仿定了新浙大成立以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认为,浙大领导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重视的,措施是得力的,浙江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是清晰的,富有成效,特色和优势也日益凸显。
在那次会上,我也谈到了文科发展的问题。我说,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uf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推进科学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定要充分认识人文社会学科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作用.我还重点谈到了在新的时期姿加快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当前l与长远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文科与科技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集资仁副部长听了也很赞赏我的观点.还专门记下来,会后跟我进行了讨论。
学校一直十分重视文科的建设,但是学校文科底子比较弱,基础比较差,要发展,不能急.在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科的发展一方而是学科本身的发展,如何在学术研究上创造优秀的成果s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第二课堂,一个好的讲座,有时候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j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一辈子.文科的思维是综合发徽的.我们国家的敬育太早地文理分科,这也是不好的.建设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导者要心底无私,要有全局观念,要震视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一个学科的发展,领军人物非常重要.文科的发展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工作,领军人物引进了,认准了,就要好好培养,要为他创造环搅,解决困难,支持他的工作.包括舆论上的支持,不要让不干事的整了干事的,不要让水平低的整了水平高的.现在“假文凭”现象社会比较关注,但“真文凭假水平”的现象更要引起重视。因此,发展文章斗,-方面是要采取措施,引进、培养有分蠢的学者;另~方面,文科的教授也要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提高在本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也要积极向学校推荐、引进优秀学者,打选优势的学术团队.文科建设经费比较紧张,这是事实。我回到l浙大之后,筹到的第一笔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就在文科设立了一个文科基金一-侨福建设基金.后来,一个浙大的校友张克夫,向浙大“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也捐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基金.还有一些奖学金,如黄乾亨、黄英豪奖学金,姚连生奖学金等也都设在文科学院.当时我们聘请高尚全、王洛林、李龙等著名学者担任我们相应学院的院长.李龙被授是专职的,引进了林来梵教授,聘请了王蒙、谢晋、张艺谋等名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还曾争取童兵、陈逸飞等学者加盟我校传媒和艺术学科。在我任上的这几年,学校在文科的学科建设上投入几千万的资金.还用邵逸夫先生给我的“嫁妆”建了艺术大楼。据说,这几年文科技人就更多了。我始终认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没有一流的人文氛围、一流的人文社科科学研究、一流的人文社科通识教育,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早在筹建过程中的1998年7月到各校现场办公迸行调研时,我就曾有关座谈会上说过:关于人文社科建设,新浙大要加强,而且要摆在突出的位置,我们不会因为主要领导出身理工科,而忽视人文社科工作。

张浚生和曹光彪先生一起签署捐赠协议

至于说“出不了大师”问题,不仅是文科,就是自然科学也一样,这是全国性的问题,钱学森先生提出这个问题,与彼育制度、二号核制度、评比制度辛苦切相关.也把现行的院士评议制度,对熔养、产生尚创造力的人才哪是很不利的。有-些制度;在~定时间是起一定的作用的,比如院士,有相当)部分院士是为国家作了药;要贡献的.特别是一些老院士、老学者真是道德商尚、学术稍湛,令人尊悦.但是nc现在的评淄办法.不一定能边上有过去老科学家那样水平和人品的人,尤其是]!.(余到国际上去比较,看着水平是在哪一个档次。国家给了院士很高的待遇,名誉、地位都有了,有些人就不做工作了.巫然科学院、工程院对学术巡德作了很多明确的规范,但所谓“精规则”还是在起作用.··冲院士”成为一些人的人生目标,他们追求的是…个头衔、名誉、地位,并不是潜心于学术,潜心于创造.所以说,能杏出“大师”,是和国家政策、人才制度、评价体系综合在一起的.现在我们国家所谓潜规则,无论是政界也好,学术界也好,真的像《国玉的新衣》那样,许多人都知道,都看到,但是不想说,不愿说或不敢说.这真是麻烦事。

第二节遇到问题要敢于面对,这是我的原则

问:大学.集的是为学术而来的群体,而“党委书记”的职务有很多欢治的职责要求,这两者会有矛盾吗?平常您怎样与教授们交往呢,尤其是对治校方略持不同意见的教授?
答:大学是教书育人的机构,也是科研机构。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不管是过去的老师还是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学校对于教师,一贫强调的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教师也确实是按这个标准和要求在工作的.因此作为党委书记,更应该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高教法的重要求,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货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规定,这些职责与学校的主体,tli.就是教授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党委书记的职责要求与教授不同,但都是为了保证党和国家的敏育方针、政策能顺利执行,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行,保证国家社会赋予学校的责任能很好地承担起来。
作为党委书记,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领会应该更深~些,不能要求每一个教授、教师都一样来学习、讨论、贯彻中央的文件要求,但精神是一样的,总的任务是一样的.问2有人说,教授们通常只有在全校开大会的时候才会见到在台上作报告的“党委书记”,那么党委书记怎样才能掌握真实的校情?答:如果一个党委书记只有在台上作报告的时候老师才能见到,这是不正常的.像浙江大学这样几万人规模的大学,教授、副教授就三四千人,党委书记不呵能认识每一个教师,每一个教授,但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机会与教师接触.党委书记不能只盖在开会和教师们沟通,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业务工作与教师们接触、沟通,建立联系.浙大有一个青年敏授联谊会,三四百人的规模,每一次活动我都去参加。我明确说过,管年教授中,如果有100个能做出重大成果.学校的工作就有希望.浙大还有一个女教授联谊会,我还是这个联谊会的名誉会长,她们的活动我也都参加,平时更多的则是到学院去“走”,包括我自己的学科,-个一个学院去,下去走得多了,教师就认识多了。当时我的办公室电话是公开的.在学校的电话簿上可以查到,教授们有什么事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记得四校网。合并的时候,有}次我去华家池校区调研,老师们一坐下来,七嘴八舌,都有意见和不满,现场的气氛很紧张。开始我一室耐心解释,四校合并之后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有些地方没照顾到也是有的。但个别数师俏绪仍然很激烈,有些话说得也不怎么礼貌,对于有些意气用事的发言,我很不客气地说,学校的工作不可能哪一个学科、哪个学院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有意见可以讨论,但是用过于激烈的口气来谈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听我这么一说,个别教师也觉得过分了,事后还向我道歉。在这种相互尊重、平等气氛中交流,有助于建立信任,解决问题.有一位老先生,九三学社的,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了很多意见,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我辛苦了之后,感到这位老先生有些建议和意见很中窍,我不仅去他实验室,还去他家里,交谈得很好,好的意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都采纳了.党委书记联系教师,应该更多地从他们业务工作中给予关注、关心,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困难,特别是教师在科学研究中的有些好的苗头,发现了就要重视,认真去抓.一个新的发现是很难的,往往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坚持做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创新成果。这时候,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这才是高水平大学领导人应该做的。对创新的苗头,我们及时给予关注、重视和支持,就会激励教师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观念,这比做多少报告都有效.过去竺可桢校长就很重视为教师提供好的条件、好的设备、好的环境.有-次.我在《科学时报》上看到我们化工系的几位教师在做有机半导体的研究中有一新的发现.“光学极性反转气~开始这些老师自己也不相信,以为是测试错误.再三做实验,确定是个新发现,才把论文寄出去.这篇论文光审稿就审了两年,科学的事就是这样,妥非常慎重.看到这篇报道.我就到化工系去看望他们.听了他们介绍之后,我也很激动,搞科研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新发现是非常难得的。尽管这个新发现的机理一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销消楚,除了对他们得到的成果表示祝贺外,我还帮助他们找了光科、物理的老师来一起讨论,看着有付么办法可以在机理上、理论上加以解释清楚,同时我还应邀去参加他们博士生的答辩会。
还有很多我们自己培养的青年教授,在国际同行中就已经有很高的声誉了,学校就应当关心他们,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f:象何赛灵教授,从瑞典回来,教育部首批长江特聘教授,工作上非常投入,但为了实验室的问题,我都为他跑了两次,才落实下来.在合并筹建的时候,我去看了几位院士,化学系的沈之荃院士,一间办公室是几个人合用的,连个电话都没有。一层楼安一个公用电话放在走廊里,来了电话谁主要了就大声地叫.然后冲出去接,我看了心里很难受。新浙大成立大会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沈之茎院士装一个电话,落实一个办公室。低温专业的邱利民教授,在低温研究中不到30岁就获得这个学科的国际奖林德奖,他再去德国进修时,我还设宴欢送他.现在在学校里也工作得很好.不少教授在出国进修时,我们都不断保持联系、沟通。
我在大学念书、当教师的时候,浙大的党委书记、校长和教授们接触是很多的,当然那时学校规模比较小“比如刘丹同志,几乎每一个教授他都认识。周荣鑫校长来到学校的时候我们刚毕业,晚上很多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他经常晚上到实验室来看我们.他们与知识分子的沟通是没有障碍的。这是浙大的传统。

问:素质教育巳经说了很多年了,但似乎不见什么成效,您认为是大学的责任还是大学前教育的影响?
答:也不能说没有成效。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大问题,涉及到从幼儿园、小学、大学-整套教育过程的问题,什么是素质,素质包括哪些方丽内容,如何培养、如何达到,现在确实很值得研究。素质起码应该包括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这几个主要方面。特别是能力方面.我想讲讲创新能力问题。
在浙江大学设立浚生贫困学生助学基金

四校合并之后,学校提出“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一流大学.创新型大学不光是我们的教师奖有创新忠维.能出创新成巢,很重要的还包括我们培养的学兰le~有创新的:g:识.大学是育人的地方,现在在校的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沉地国凉的地说人才,如果他们没有很强很幻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那么高水平大学的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也不是-所真正创新型的大学.大学~瑞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怒识或创新型人才.就应该是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是个充满好奇心,表现出非凡想像力、洞察力和具有很强逻辑推理能力,丛能独立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就要在敏在1~养过程中设计一些基础训练,让学生知识面、视野更r·削.1象浙大这样的综合型大学.交叉综合也很1li:要.现在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理工农医学生的文科知识很少,问样,文科学生的理工科知识很少”J占中的朋因之-;陪我们初级、中级教育的制度中有不少问题.现在还在争论高中分科好不好.我是一直反对商巾分科的,向中一分科,第初中那点基础肯定是不行的。理工的文科的知识就很少,文科的理工的知识也很少。
现在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应该对激育的功能做认真地分析,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说“教育观念落后”,究竞落后在什么地方。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做得很不够,有些专家批评我们的教育体制,学前和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是“分数教育”,而大学则是“知识教育”。这种“有书可对”的教育方法和考试方法严震束缚了人才的创新思维。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研究式的教学、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莫名其妙”的问题,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很主张在大学搞第二课堂,多开讲座,一场好的讲座对学生的影响和从中受到的启发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让我想起2009年发生在学校召开刘丹老校长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那件事。当时在会上有一位学生代表发言,这位发言的学生在引用孟子《大学》的话“博学之、审问之、镇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后三个字宽念成了“马行之”。这还是一个博士生,在浙大读了十年的书!“笃行之”变成“马行之”,这不笑话吗?看到这个情况,我难受得不得了!这件事,第一说明我们文理分科分得太早了,培养的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太差.这样培养下去,将来会出更多笑话;第二说明现在的学风不正.在这么严’饰的纪念大会上发言,事先不研究不认真准备,随随便便上去就讲,而且文不对题。现在有些学生的活动,一些学生发言,华丽的辞曾在不少,套话也不少,但出自自己内心的话不多,这不是好现象。讲到这里,我还想多说几句。我完全不同意有些人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同的教育事业说得一无是处,特别是高等教育说得一元是处,应该说还是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看不到J成绩是瞒子,听不得批评意见是聋子,瞎子和主辈子是很难对话的。
问:学校领导不会有很多时间直接接触学生.您认为怎样才能掌握和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答:在大学当领导,首先要明确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指导培养学生是自己最主要的任务,要时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在学校工作,你的心里就必须时时刻~J装着学生。
对学校党委来说,我们的工作重点-定要放在教师、学生身上,我们要为教师、学生揭尽全力服务好。
回到浙大工作以后,小孙调到我身边工作,我给他专门交代过一条:老师、学集来找我,千万别挡驾。时间再紧,2006年张泼盒参加“稽纳西子湖”活动见一面,珊几分钟也好,不要挡辈子。对辈辈通师生来说,想要来见…次学校的书记、校长,常常是要直在足勇气的,不要让人家失望而归。
在学校,领导接触和联系师生还有一条很好·的路径,就是经常参加各种学生活动,不管是本科生或是研究生的活动,只要有时间,都要尽量安排参加。平常时阅,学生确实很少能接触到我们.参加活动是跟同学接触交流的很好机会。还有一条,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给我的来信,都不交给秘书处理.而是我自己拆自己囚。白天没有空.晚上抽时间看倍、复信.从这些信里可以了解很多情况.听到很多建议,也可能会有一两封来信口气不太容气,这也不要紧.有一次,华家池校区的一位老师给我写信,说是原来华家池图书馆楼上的电脑室,被挪用做了录像放映室了。他第一次来信,我把他的意见转给了有关部门,但没有用,没人去落实,这个老帅·又写来了第二封信,言击事就比较激烈了,我想应该自己去看看。有一天晚上.我和小孙就到华家池校区图书馆去看.开始大门管理人员还不让我上去,我只能自报了家门.上去一看,真的是这样,把一部分学生上机实习用的电脑房改做了录像放映厅,辛苦-敛录像带收20元。这个电脑室是让同学来上机练习的,这样做明显违反了规定.这下查实了,有关人员没了托词,责令他们立即改回来了.还有}次,也是华家池校区的一位学生来信,反映搞基建时把女生浴室给拆了.夏天杭州热得要死,女同学没有浴室怎么行?这原本是很小的问题,肯定是没有人管才会反映到我这儿来的。我也自己跑到i华家池去看,果真是这样,女同学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浴室用了,实在是有点过分。我当即就批评有关同志,立即解决这些问题e类似的事,别看当时是小事,但具体落实到老师、学生个人身上就是大事,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碰到j问题不回避,不绕道,敢于面对.这是我的原则.我当书记时,学校有大的事件发生时,只要有可能我总是赶到一线,了解情况,亲自处理.学校太大了,有很多事,不深入下去,就不可能掌握完整的信息,有问题主要及时处理.有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搞得积重难返。在学校,食堂事关学生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也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那时候我最怕的是两个时间段的电话铃,一个是半夜12点以后,一个是清晨。因为这时有电话来,多半是出事了.有好几次是接了电话,得知学生在外面出车祸了,我就半夜赶到医院。
还有一件事,那天我刚好要去宁波参加曹光彪先生永兴光学公司的奠基典礼,结果早晨6点多钟打来电话,说湖滨校区有学生食物中莓,童苟絮副书记与卡凡孝副校长已到现场处理。当时我正在去宁波的路上,-亘在想这件事情,不断去电话了解情况,后来据说是有二十几个学生发生食物中霉了。当时,我的东已经开到了高速路口,我想想还是放心不下,在车上给曹先生打电话说明情况,告诉他我去不了宁波了,返回来赶往湖滨校区处理这个问题。其实食物中毒的二十多个人中,只有四个同学是浙大的.原来新尘报到之后,他们在学校外面一家餐馆吃饭,餐馆蔬菜上的农药没洗干净,导致了食物中毒。那一次的食物中毒有几个学生很严重,我们马上决定到上海去请了医生来会诊,由于学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

问:1999年浙大曾发生过一起浙大学生与日本留学生之间的冲突事件,这件事在当时很轰动.起因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答:那一年的5月8日,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这个消息传出后,学生很愤怒,开展了一些抗议活动,但都是在有组织有纪律下遂行的。
学生还在校园里贻了很多海报、标语,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10日傍晚,在浙大西溪校区的日本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发生了摩擦,起因是10日傍晚,浙大西溪校区两名日本留学生在留学生楼下踢球时,多次将球故意踢到一些中国学生张贴的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标语上,并还撕扯标语.当几名中国学生与他们理论时,日本留学生还脚踢中国学生,这激起了中国学生的义愤,很多同学围了过来,越聚越多。
当晚6点左右.卡凡孝副校长在现场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正在处理这件事,应该会处理好,通报我一下,但等到8点钟左右,还没有来电话说事情已处理好,我深知不好,马上赶到西溪校区现场,那儿围着上千人。我到了以后,用手提麦克风对同学们讲话。我说,这件事首先是日本留学生的错误,主要他道歉是合理的,这也是爱国的行动.但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那个留学生已经无法再出来,大家一定要冷静。请同学们先回去,学校一定会严肃处理此事的.但学生不听,不肯离开。
后来,学生越聚越多,最多的时候有4000多人.同学们争论着是不是可以把那个日本留学生拉到礼堂里道歉.我知道这么傲是不行的,这么多人,这么激烈的情绪,日本留学生一露面,场丽就会失控,出什么事都有可能。这时,留学生宿舍被恼得水泄不通,这个宿舍连着校区保卫办的办公楼,二楼有一个走廊迄辛苦,日本留学生当时在保卫办的办公室里。情绪激动的同学们}次次往上冲,把保卫勿、窗门上的玻瑞都打碎了,墨西的人只好用桌子椅子挡着窗口。那一天我们学校所有副书记、副校长都到了现场,一起做工作。
这一天晚上真的是很“难”。这个“难”不是怕这些学生会对自己怎么样。对我米说.他们都是孩子,就跟向己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是在维护心中一个神圣的理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祖国受到了侵犯。这样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我所:m心的是,他们都是热血青年,在如此激动的情绪下,有可能会有过激的行为,如果稍一不镇出了恕,就是一件大事。如果伤害了日本留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就太大了.对于正在处理的北约轰炸我大使馆这件事会遇到很大麻烦。同时还要尽量保证我们自己学生的安全,他们烧拥地冲士连接走廊肘,我就怕天桥走廊煽下来,伤了学生。当时真是难啊1问g听说当时您还有伤在身,是真的吗?答:就在几天前,那个月5日我去北京向教育部汇报工作,在杭州机场的时候,机场的一个下水道的荒极坏了.我踩到上面.盖板翘了起来,把我掀倒在地上,当晚到北京后俭聋发现腕骨科衍。在北京开究会,7日回到了杭州,到l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检查.才发现不仅腕骨骨折,肋骨也骨折了,'*生给手上打了软石猪,肋骨元法处理。当时疼得相当厉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能转身,躺下去的时候还要让我太太扶着我躺下去,只能平躺,半夜起来在腹部垫上枕头睡觉.早上起床,也要扶着才能起来。
10日晚上我一手拿着麦克风讲话,一手按住胸部以减轻-点疼痛,可以说是“声嘶)1竭”了。但同学们对我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一定要强行冲进去找那个日本韶学生,当时情况非常紧张。团委和学生会中的一些干部知道我的肋骨断了,每当学生冲上来的时候,他们就保护在我旁边,防止冲上来的学生挤到我。
开始我一亘在讲道理,但有一些学生在下面I开始贼”张泼坐下谍”,我刚从香港回来不久,还不知“下谍”是什么意思,后来义喊“汉奸!卖国贼!!”这一下把我给气得不得了。我敲着栏杆大声地说.“已经给你们解释过多少次了,学校会严府处理此事的,你们还说我是‘汉奸、卖国贼’.你们知不知道在香港,我和英国人西对两斗争了13年!?”讲了这个话,还真是起了点作用,学生们安静了一些。

问:我们听说当时浙江省领导也到了现场,还调来了武装警察?
答:省里先来了两个领导,省委副书记周国苦苦和副省长鲁松庭,他们守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我过去给他们汇报情况.学生这点很好,我每次走进走出穿过人群时都给我让一条通道。省公安厅的人也来了,有近2000入,是便衣武警。省公安厅的一位副厅长到现场看到情况有点急了,说是不是考虑采取措施驱散学生。我说不行,现在必须保证两点:一是要保证日本留学生的安全;二是不能伤害到我们自己的学生。我那天说得非常明确,决不能伤害自己的学生,我进进出出做工作,做解释,就是学生把我打死,也不能伤害自己的学生。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这期间我们曾调来一部交通宣传车,我在车上用喇叭向学生解释时,有三块大石头砸到我坐的车的车顶上。
正在这个紧急时候,省委书记张德江的电话来了,他十分关心,询问事情解决得怎么样了,周国富同志告诉他还没解决,公安厅的同志提议采取驱散措施,张浚生同志不同意。张德江同志非常清醒,表示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不能那样做,他马上就过来。
不久张德江同志.还有省长柴松岳,省委常委、秘书长吕祖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从军,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俞国行等都来了。他们来了之后,在学校会议室我向他们汇报了情况。张德江同志说以学校的名义先发个通告.又询问我是怎么向同学们解释的.我讲,第一这件事情是日本留学生引起的,是日本留学生的错s第二学生姿求日本留学生道歉,是正当的,是爱国行为,但是现在需要冷静处理,不能这么冲动,让同学们先回去,学校会严肃处理的。张德江同志说,行,就按你讲的意思,用学校名义发布通告。
这时李从军同志下令调来一部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我跟他们商量说,我用高音喇叭宣读浙江大学通告的时候,声音会很大,在东坪上坐着的学生肯定会回过头来,趁这个时候.你们赶紧把日本留学生带走。大家商量了一下,觉得可行.于是,我们就把李子开到学生前面,我坐在车上大声宣读通告,他们就趁机把那个日本留学生给带走了。那个日本留学生本来是光头.还给他戴上了假发。一会儿,学校保卫处处长冯时林跑过来悄悄告诉我已经把人转移走了.这个时候,我才放下心来.天也慢慢亮了,各个校区的辅导员、班主任也都陆续过来了。因为折腾了一个晚上,有些学生陆陆续续也离开了现场,但最后还有200多名同学,坚持在那里,我们就和在场的老师,把同学们一个一个拉起来,劝他们走。
大概到7点钟左右,同学全部散去了.食裳烧了两大锅商务,送米给大家吃了.吃了之后我们回到玉泉佼区立即召开会议,首先决定将这名日本留学生开除,-个外国留学尘不尊重所留学的国家的民族感情,挑起政治事件,怎么可以容忍。并立即将这件事向教育部报告,再者就是判断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
11日下午,学校的开除通告和那位日本留学生写的“检讨书”同时在全校进行广播.就在10日半夜的时候.大概两三点钟,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得知此消息.已经派人来到杭州。他们知道我们已经把这个留学生送走了,非常感谢。我们宣布开除这名留学生,他们也没有任何意见。事件处理结束以后,我们才回去休息。

问:这件事涉及外国人.肯定非常敏感.不知道事后各方面有些什么反映?
答:Jl日中午我们向教育部作了报告,陈至立部长很赞同我们的处理方法。我lilt陈至立同志打完电话之后,新华社浙江分社的记者也来了,我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告诉了记者。记者回去之后马上发了稿,新华总社也很快以一条“破坏声讨北约殴打中国学生浙江大学开除一名日本学生”的电讯向全世界攒了。后来日本领事馆有点小意见,说是“我们是对你们表示感谢,但是你们不要把我们感谢也讲出去呀”。11日上午,张德江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说,昨天晚上浙大这件事处理得很恰当、很精彩。这件事不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胡锦涛向志整个晚上多次给省里打电话,了解情况.因为那两天武汉也出事了.北京、上海也有,成都也有,重庆也有。所以省里领导一直没睡.~J天亮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向胡锦涛同志报告.浙大的事情已经处理好了,平息了.事后我在北京碰到了中山大学的党委书记李延保同志,他说“你们的这个事情处理得真快、真好,如果你们没有及时处理,发布新华社电讯,我们中山大学的同学已经准备坐车往杭州跑了”。我这才知道,当时中山大学校园里已经贴出大幅标语“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坚决声援浙大的学生”,后来看到网上的消息和新华社广播,浙大的事已经平息了,他们才没有来.在整个事件中,互联网上各种说法都有,居然说什么日本留学生侮辱中国女学生引起事瑞等等,上海、宁波、南京等地都有学生要到杭州来声援,还好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学校干部老师们的努力下,事件得到快速平息。

问:事情过后校内的学生有什么反应?这样的处理他们认同吗?
答:第二天,就在玉泉校区食盆门口,有几位学生张贴了一封给我的公开信.那封公开信里说,那天晚上我们学生确实不够冷静,但是张书记非常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情,我们也受到很大的教育,向张书记表示敬意。这封公开信贴出去后,有600多名同学在这上面签了名.这封信我现在还保存着。这些学生写的最后几句话,我深受感动。他们说:“你是我们最敬爱的好书记,我们是我们敬爱的书记的好学生。”

《《张浚生访谈录》第十二章 居高思远 躬身力行》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