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寒超(LuoHanchao) 男,1935年3月出生,浙江 诸暨人。1953年以同等学历 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二年级 起就发表《白莽一一无产阶级 的诗人》(南京大学学报《教 学与研究汇刊》1956年第2 期)等论文。1957年他写成 作为毕业论文的专著《艾青论》,受到指导老师以及其他文学教 授的好评.毕业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披分派到浙江省温州市 远郊的永强中学,开始了漫长的中学教师生涯.其间,先后完成 《郭沫若论》、《减克家论》、《田间论》、《徐志摩与新月派》、《戴 望舒与现代派》、《论诗的格律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等专著与论 文;翻译了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童俩》,苏联 诗人伊萨可夫斯基的抒情诗集张在巴尔干的繁星下》。
1979年初,在大型文学季刊《钟山》创刊号上发表《论郭 沫若早期的三篇诗剧从’随即又发表了《论艾青的诗歌艺术》 (《文艺论丛》第ro辑,1980年)、《论左联十年期间的现代诗 歌》、(南京大学学报丛书《左联时期文学论文集》,1981年)、 《论诗的意象艺术》(《诗探索》1982年第4期)、《论诗的抒情方 式》(《新文学论丛》1982年第3期)等.1980年浙江省文联筹 办大型文学季刊《江南》,把他调任该刊的文艺理论编辑.这期 间、他重写了已被焚毁的专著《艾青论》,于1982年10月由浙 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艾青论》是国内第·部全面研究“中国诗坛 泰斗”艾青的专著,不少国内外报刊予以颇高的评价,如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的权威性刊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就有人 发表专文认为:“《艾青论》的特色在于它的研究性,它的深度." “这本书把艾青创作发展的脉络清理得细致入微,对艾青创作的 特征,有整体的把握,而且还从艾青的气质、性格讨论到艾青的 创作个性,在方法论上是新颖的,因而在研究上有突破。”1983 年,《艾青论》获第一届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4年骆寒超研究员从《江南》调到浙江省文联文艺理论 研究室.1984年他完成了又·部书稿《中国现代诗歌论》.这是 一部由9篇系列论文组合成的专著.著名学者陈瘦竹教授在为该 书写的序言中说:“寒超研究中国现代诗歌30年,……作为·个 论家,寒超有史家那样的眼光和渊博,以及有作家那样的热情和 敏感.”该书于198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学术界反响更强 烈.《读书》、《文学评论》等权威性刊物,发表专论,予该书以 高度的评价.1986年,第二届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 员会公认《中国现代诗歌论》“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作了奠基工作," 因而评它为一等奖。
从1985年起,骆寒超研究员除陆续发表了《论中国现代叙 事诗》(《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获1988年第三届浙江省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新诗中谬理毋题能指系统类陈情结 构》(《浙江学刊》1989年第l期)等20多篇论文以外,专著 《中国现代诗学》已交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1983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被评为研究 员.1988年从浙江省文联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工作,现任中文 系系主任.他还是第五届与第六届的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兼浙江分会副会长, 浙江省茅盾研究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