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均(1903—1977)
邵均,林学家。中国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之一。先后在多所林业院校讲授森林经理等课程。长期从事森林主伐与更新、次生林改造和利用、中壮龄林抚育等的研究和实践,提出过许多学术论点,并在他担任黑龙江省林业领导期间加以贯彻实行,为黑龙江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邵均,字维坤,1903年8月19日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高堘镇赋村前九苞一个江南文化水乡的诗书世家。父亲邵辅周是前清秀才。邵均3岁丧父,9岁进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17年考入南京市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森林科,毕业后到上海大同英文班补习英语。1922年东渡日本,在东京东亚预备学校补习英语和日语。一年后考入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1926年转入林学研究室攻读研究生,翌年回国。
邵均回国后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任讲师。不久到南京任江苏省教育林技师。1928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讲师。1933—1934年在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讲师。1934年应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之聘,任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七七”事变后,到成都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同时兼任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41年接受重庆国民政府农业部委任,任理番(今理县)岷江林管处主任。1944年又兼任沙坪大渡河峨边林管处主任。1945年出版了他的早期著作《树干解析法》。1945年应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农学院之聘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参与了恢复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的工作。1950年受林垦部委托,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增设了林业专修科,并兼任林专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邵均带领浙江大学森林系全体师生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并入新组建的东北林学院,任教授兼林学系主任、科研部主任。1954年出版了《森林经理学》教材,从1954年起,他兼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1956年起正式任副厅长)。在担任副厅长期间,他还领导林业厅技术研究会解决全省森林经营、造林更新和种苗生产的技术问题。1957年,他随林业部副部长李范五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考察林业。1960—1964年,他兼任过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63年与王战等合作出版了《东北森林的采伐与更新》,该书至今对东北林区生产还有指导意义。
邵均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是不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向的。1951年邵均在杭州浙江大学第一批申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1年加入中国林学会,并被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和中国林学会杭州分会常务理事。1960年及1962年,邵均连续被选为中国林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1959年黑龙江省林学会成立,相继被推选为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1955年,民盟黑龙江省支部委员会成立,邵均先后被选为支部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代主任委员。1963年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邵均被评为黑龙江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55年、1958年和1963年连续被选为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省人代会上曾为黑龙江省森林“青山常在”作过多次发言。在中国民主同盟任职期间,他经常向盟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积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方针,不断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推动盟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大革命”开始,邵均的工作权利被剥夺,于1969年被迫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仍担任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代理主任委员的职务。
长期从事林业教育积极培养林业人才
邵均在日本留学期间,学习了德国、日本先进的林学理论和林业技术,并利用假期参观了日本的许多林业试验场。他综观日本的林业之后,回顾自己的祖国,忧心如焚。中国除极少私有人工林之外,用邵均的话来说:“天然林犹如野孩子一样,除了对它掠夺、破坏、索取之外,没有人爱惜它,保护它、抚育它”。邵均1927年回国后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材,扩大林业技术队伍,振兴中国林业。他先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等七所高等院校任教。他除讲授自己专长的森林经理学和与经理有关的测树学、森林较利、林价算法、农林测量等课程外,还教过造林学、林学概论和森林保护学等课程。从事林业教育30年,为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培养人材,扩大林业队伍1945年,邵均重返浙江大学农学院后积极建议恢复浙大农学院森林系。他仅用两年时间就恢复了森林系,1947年7月开始招生。1950年森林系增设林业专修科后,邵均任教授兼系主任和林专主任。
1952年10月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邵均即率领浙江农学院森林系全体师生,离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子湖畔,来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哈尔滨,与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北安农专林科合并,成立东北林学院。邵均任教授兼林学系主任。1956年任该院科学研究部主任、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他在兼任林业厅副厅长后,非常重视基层林业技术人才培训及科学研究工作,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创办了可容纳2000余名学员的省林业干部学校。同时还在省内普遍训练林业员。当时全省生产合作社的林业员约40000人,乡(村)政府林业员约有7500人。为了提高广大林业是的水平,他从1956年起规定每年由县负责对林业点的林业员训练一次,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员讲课指导;省里每年组织1—2次大型技术座谈会,交流经验,参观学习。
著书立说邵均为改变中国林业和林业教育的落后面貌,还积极发表论文和专著及研究成果,并大力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1945年以来,他先后写了《森林经理学》、《东北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树干解析法》、《营林工作手册》等专著。
《树干解析法》是他的早期著作,出版于1945年。该书收集了欧美及日本关于树干解析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并集中了他十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成果、资料和经验,从微观、动态等方面来研究林木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相关规律,从中标定树木生长的数量、质量及其最佳的经营时空点,立论新颖,结构严密,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是当时一本很有价值的林业论著。
《森林经理学》是综合研究了欧、美、日特别是苏联的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的优缺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而编写的。在建国初期较全面地介绍了苏联的森林经理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全面开展国有林的森林经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原则和实践技术。
《东北森林的采伐与更新》出版于1963年。该书是论述东北森林采伐与更新方面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一部重要学术性著作。邵均根据自己在东北历年来对采伐更新大量的调查材料以及有关文献,把东北森林实行的多种皆伐与人工更新,择伐与天然更新以及当时出现的采育兼顾伐等作了分析比较的评价,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科学的论断。既反对单纯从取材满足经济需求出发的皆伐观点,也反对只谈顺应自然而不顾经济建设对木材需求的纯自然主义的择伐观点。同时,还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的森林采伐与更新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至今仍可做为制定森林经营、区划、规划、计划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出国考察,引进国外先进经验1957年,邵均参加考察团出国访问后,负责起草考察报告的林业教育部分。他从林业教育史、高等林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与设备、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师资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毕业生的分配等方面都作了专门介绍。在学校设置上,他们强调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多种形式办学,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高等林业学校、中等林业学校、林业技工学校、林业经济训练班、林业函授与自学进修等多档次多形式的学校。各种学校培养的任务都应根据国家林业发展的需要,统一安排。学校培养的总方针是培养有政治思想觉悟的、有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林业人材。考察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林业的教育经验,对发展中国的林业教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张森林的全面经营和林业技术的因地制宜
邵均除在科研组织工作上卓有成效以外,在学术思想上也颇多建树。
邵均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是森林全面经营观点。1955年,他在黑龙江省抚育采伐试点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我国林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对木材需要以及利用森林有益特性——气候、防护、保土、水源涵养、卫生、风景等培育森林的社会主义经济部门。”同时强调“森林经营不单是针对原始林,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加速培育天然次生林和营造大面积人工林”。这个观点在当时并不被多数人所接受,那时流行的主张是“北砍南造”。他们认为东北原始林是国家木材生产基地,采运工业是林业的主体。因此,大力创办“突击式采伐企业”,满山遍野砍木材,而把森林经营工作放在微不足道的从属地位。同时还有“自然主义”学派,他们反对大面积砍伐森林,特别强调东北的红松林一旦伐光将永远无法恢复。邵均则博采各家之长,从森林全面经营观点出发,提出“在全面加强森林保护的基础上,对东北红松林继续进行开发利用”。同时指出:“我国的森林采伐,应该是在获得国家经济建设所需木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多方面的有益特性,并保证森林不断更新”。历史证明邵均的主张是合理的。
邵均另一学术思想是:林业技术的运用要因地制宜。1963—1964年,全国林学界开展了森林主伐更新方式的大讨论,这是中国林学史上一件大事,全国许多林学界权威人士参与了这次论战。邵均受《中国林业》杂志的委托,为这场大讨论撰写了总结文章。他明确指出:就红松林采伐方式与更新方式讨论中的论点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别:一是从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主张择伐,天然更新;二是从采运工艺为主的角度出发,主张皆伐,人工更新;三是以林学为基础从森林经营的见解出发,主张因地制宜地确定采伐方式与更新方式。邵均本人是持第三种观点的,被当时学术界公认为“因地制宜学派”的代表人物。在选择主伐方式上,他曾讲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采伐方式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全凭人们应用得是否恰当。”并进一步阐述:“严格地说,森林的采伐方式,应该是采伐成、过熟林的林学方法。因此在森林采伐方式的选择上,一般应本着有利于更新,水土保持和获得木材的原则,完全符合这些原则的采伐方式是不容易找到的,各种采伐方式在运用到每一具体的森林对象上乃是根据经营的主要目的而有所侧重”。他分析了红松的主要特点以后,针对不同林地和不同林相,建议分别采用经营择伐、二至三次渐伐、伐区式皆伐等方式,并指出大部分红松林适合渐伐。
邵均的因地制宜的学术思想,在育苗、造林、病虫害防治,直到森林抚育措施上都有所体现。1955年,邵均在黑龙江省抚育采伐试点会议上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根据我省各个森林不同情况来开展各种不同的抚育措施,不能单纯硬性规定进行那种抚育方式。”1960年在黑龙江省林业规划设计现场会上,他又重申“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把国家对林业的方针政策,根据林区的具体情况,落实到经营活动上”。
邵均在学术思想中的森林全面经营观点和林业技术因地制宜观点,一方面来自专业所长(森林经理是林学中专业面最广的学科),另一原因是他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哲学思想。他常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列宁的这段话成了他治学的座右铭。
邵均在中国黑龙江林区既是林业科学技术组织者之一,又是科学研究实践者。他主持过大规模红松林主伐更新方式的试验(1958年);最先提出东北天然次生林分类系统和经营方案(1964年);主张人工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方式(1962年);最早倡导抚育采伐高频率低强度的原则(1955年)等。邵均的许多学术思想不仅被林学界承认,并大多在林业科技的活动中付诸实践。
积极从事林业生产实践建立各种实验基地和典型
1941年,邵均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接受国民政府农业部的聘请,兼任理番(今理县)岷江林管处主任,带领部分青年,长年生活在人烟稀少的松(潘)、理(县)、茂(汶羌族自治县)、汶(川)的深山中从事林区勘测、合理采伐和迹地更新等工作,以减轻岷江上游水土砂石的流失,杜绝都江堰排灌工程附近河底淤高的隐患。1944年,邵均又应聘兼任沙坪大渡河峨边林管处主任
1950年暑假,浙江大学森林系受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的委托,在浙西进行森林普查。邵均任林业调查队副队长,率领全系师生,自带粮油、干菜,徒步翻山越岭走遍了浙西的山山水水,调查了森林的组成、破坏程度、现存蓄积量、经济林的种类以及副产品的产销情况等,为当时浙江林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材料。
1952年,在林业部的统一部署下,邵均带领浙江大学森林系全体师生奔赴祖国的南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为筹建橡胶园进行勘测设计。师生们抱着冲破帝国主义封锁和建国自救的决心,在邵均以身作则的教育鼓舞下,不怕雷击,顶风冒雨,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受到林业部的表扬。任务刚完成,邵均又对学生们做思想工作,让部分学生为祖国的橡胶事业扎根南疆。1952年8月刚从海南岛回到杭州,邵均又接受浙江省林业厅的委托,带领师生到浙江沿海考察海崖防护林,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建国初期,东北的林业主要是采伐木材,对营林事业重视不够。邵均1952年到东北工作后,到处奔走呼吁,请求政府重视和加强原始林区的营林事业。1954年兼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以后,他更是身体力行,把全部身心投到黑龙江省的林业建设上。
首先,邵均抓了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摸清各类森林资源的数量和分布规律。他亲自主持森林施业案的编制,并把森林永续利用的原则,贯彻到林业发展规划中去,为森林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护林防火工作中,他除了强调依靠群众以外,还强调靠科学技术。他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依靠科技护林防火的样板——虎峰林场,随后又召开了现场会在全省进行推广。他对原始林的主伐更新方式非常重视,曾主持并亲自参加了全国组织的主伐更新方式调查研究“大会战”。他对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格外关心,在当时大家还没重视这项工作的时候,较早对天然中、壮林抚育进行了试点,并进而主持制定了黑龙江省森林抚育技术规程。天然次生林的全面经营,也是由邵均首先倡导的,并在亚布力林区亲自搞了全面经营的试点。他那时提出的一套经营模式,至今仍被东北林区所采用。
其次,邵均重点抓了营林和科研机构的组建。他带领工作组深入林海雪源,进行定界,划分施业区,用两年时间在黑龙江省建成了5个森林经营局,27个营林区和133处森林经营所。这些机构的建立为全面开展营林工作打下了基础。邵均亲自领导各级营林部门制定规划,培训技术人员,倡导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担任经营所的领导工作,从而把黑龙江省的营林事业推向了科学管理阶段。后来的历史证明,配备专业干部的经营所,如黑龙江省的浩良河、永翠、横道河子、小白西北岔、天沟、大泉子等经营所,都是当今营林事业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
邵均认为经营所提高林业技术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在他的积极建议下,黑龙江省于1956年9月创办了该省有史以来第一个林业科学研究所。邵均兼任该所负责人,建所伊始,在仅有12人的情况下,就结合生产亟需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并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林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林业科学技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邵均敏锐地观察到这一历史趋势,积极向黑龙江省领导建议,将单一性的黑龙江省林业研究所扩建为综合性的林业科学院,得到了热心林业的各级领导(如李范五、张世军、张志超等)的重视和支持,于196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个省属林业科学院。院下设置林业、采运、木工、经营、次生林、防护林等6个专业研究所,差不多覆盖了当时的林业生产各个领域,成为全国省属专业最全的林业科研机构。邵均曾兼任该院副院长,主抓科研业务工作,全院的一切建设规划、科研计划、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均由他亲自筹划。他特别重视林业科学研究的中间试验,常说:“林业科研成果主要不是从实验室产生的,而是要从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去获得。林业上的科学结论没有几十年的实验验证是得不到的。”因此从1956年开始,他就致力于选择和建立各种类型的林业中间试验地,先后建立了红松林主伐更新实验基地(丽林林场),次生林经营实验基地(虎峰林场),人工林实验基地(江山娇林场),盐碱地造林实验基地(肇东林场),以及原始红松林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森林植物园等。30多年来,黑龙江省林科院所取得的近千项成果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些试验基地。
第三,邵均主持制定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办法。随着生产对技术要求的逐步提高,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他根据国家的规程,结合本地的实际,参考国外经验,主持制定各种营林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管理办法,从调查、采种、育苗、造林、抚育、更新、主伐,直到伐区清理,制定了数十个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累计达百万字。其中由邵均亲自起草或主持制定的规程、办法就有10多个。
邵均是林业生产技术标准的倡导者。早在1965年,他在《黑龙江林业》撰文强调林木种子标准时说:“什么工作都有一个标准,种子工作也有一个标准,标准化是为生产服务的,有了一个适当的标准,才能保证搞好生产。”邵均那时所倡导的技术标准是近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积极树立典型,推广先进技术。邵均在林业技术管理上十分注意从实践中抓先进典型。1958—1959年,他亲自主持森林防火地面设施总体规划试验,利用当时国内外最新的防火技术在虎峰林场进行实地验证,取得良好效果之后,便带领全省护林防火干部,到虎峰林场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林火管理的先进样板。
1960年,由邵均任团长,吸收各方面专家组成的速生丰产林考察团,深入东北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批新中国的速生丰产林样板,其中由邵均总结出来的带岭、浩良河、通天一等林场的速生丰产林营造经验,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走带岭速生丰产林道路》的社论,对全国林业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
1963年,邵均在虎峰林场主持次生林经营全省现场会。他通过解剖虎峰典型经验对次生林的概念,次生林类型的划分,经营方案的制定,技术措施的改进,做了全面的阐述,在理论和实践上,创立了东北次生林经营的模式,至今仍被广泛的应用。
邵均是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积极为中国的林业教育和林业建设工作的爱国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划为“反动学术权威”,年过花甲的邵均被勒令去镜泊湖“学习班”劳动,身处逆境的邵均仍然关怀着祖国林业的未来,在空隙时间,还经常记录、研究黑龙江省森林的分类和镜泊湖地区天然次生柞木林的改造。
1969年,当获悉丰林自然保护区的丽林实验林场下放给丰林林业局成为木材生产的基层单位时,邵均义愤填膺,一再申辩,但此时此刻有谁能听他的呼声?他于1969年退休。1977年12月18日,因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作者:张培杲
简历
1903年8月19日 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今宜兴市)。
1917—1921年 南京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森林科学习。
1921—1922年 在上海大同补习班英文组学习。
1922—1923年 日本东京东亚预备学校补习英文和日文。
1923—1926年 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林科学习。
1926—1927年 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林不研究室进修。
1927—1927年 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讲师。
1927—1928年 任南京江苏省教育林技师。
1928—1933年 任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讲师。
1933—1934年 任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讲师。
1934—1937年 任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兼主任。
1937—1941年 任成都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特约教授兼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
1941—1944年 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特约教授兼四川理番 (今理县) 重庆国民政府家林部岷江林管处主任。
1944—1945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家林部沙坪大渡河峨边林管处主任。
1945—1946年 任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6—1952年 任杭州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系主任兼浙江大学林业专修科主任。
1952—1956年 任哈尔滨东北林学院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4年起兼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
1956—1958年 任东北林学院科学研究部教授、主任,兼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
1968—1969年 任黑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 (1960—1964年兼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69年退休。
1977年12月18日 病逝于哈尔滨市。
主要论著
1 邵均. 日本森林组合之一斑.林学,1929 (创刊号): 119—124.
2 邵均.谈谈今后中国林业.浙江省建设月刊,1931,5 (6): 17—22.
3 邵维坤.大叶杨在河北生长之观察.林学,1936 (6): 177—184.
4 邵维坤.木炭问题.四川林学会特刊,1938: 41—50.
5 邵维坤.川西伐木造林之单位.林学,1941 (8): 62—67.
6 邵均.树干解析法. 商务印书馆,1945.
7 邵均.种树苗. 中华书局,1950.
8 邵均.森林经理学 (教材) . 东北林学院,1954.
9 邵均.关于森林采伐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黑龙江林业通讯,1955 (8): 31—35.
10 邵均,王战等.东北森林的采伐与更新.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3.
11 邵均,周正,孙成壁.黑龙江次生林分类与经营技术问题的探讨 .林业科学,1964 (9): 134—150.
12 邵均.根据林业经营方向和红松林特点确定采伐方式与更新方式 .中国林业,1964 (7): 4—8.
13 邵均. 关于天然次生抚育采伐问题. 黑龙江林业,1966 (1): 29—34.
参考文献
[1]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赴德、捷考察团李范五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林业考察报告.北京: 中国林业 出版社,1958.
[2] 黑龙江省林业厅史志办公室编.林业志资料选编 (第七、九、二四、十六期)。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董智勇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林业卷 一.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第250-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