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年(1928- )
董大年,男,1928年3月出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随同原物理系教授何增禄、盛耕雨先生一起参加建立我国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1956年9月到1958年6月苏联光学专家罗曼诺夫应聘来浙大光仪教研室工作,他协助专家讲课,指导研究生,讲授大地测量仪器、仪器另件、照相电影机械、计算与解算机构等课程,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创建实验室和从事教学法研究。
1959年他开始进行转镜高速摄影装置的研究,在国内首先采用空气涡轮结构驱动转镜,使摄影频率达到每分钟250万幅,并在此基础上,从无到有建立了实验装置。
1963年3月他奉调到当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参加核武器研究中光学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担任光学侧试技术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爆轰实验中各种参数的测量,光辐射的测量,X射线参数测量,用多种超高速相机测量核爆参数等的研究和相应装置的设计和建立.也做过用光学方法传输快讯号,激光模拟核爆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历次实验和国家试验中都完成了任务.自1976年起,他主持设计了扫描分幅二用转镜高速摄影机,配有三种不同焦距的物镜,相机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面广,投产后满足了国内需要并有少量出口,经济效益好,1978年获国防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二机部工作16年中,获核工业部颁发的为表彰在核试验中作出贡献的荣誉证书和奖章.上述各项研究成果按照规定都没有公开发表。
1978年9月他调回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系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千涉计量学课程,并开展干涉图实时处理技术的研究.他曾是激光数字波面干涉仪课题的负责人之一该课题获1985年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近几年来,他还与工厂合作共同进行照相机及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
1982年8月他应美国罗彻斯特大学邀请为访问教授去该校光学系访问、工作一年.主要进行干涉计量技术的研究,并考察美国的光学教育。
董大年教授回校工作期间共发表论文8篇,如《用干光学表面检测的数字彼面干涉仪》(《仪器仪表学报》第8卷第3期,1987年8月)、《表面轮廓测量用的光学轮廓仪》(1989年5月波兰华沙国际干涉计量学学术会)等。
董大年教授曾任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系副系主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国仪器仪表类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学仪器专业教材编审组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工程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全国光学仪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董大年教授为人乐观,业余爱好音乐欣赏及跑步、游泳、乒乓等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