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椿 Liang Ching-chun (1904-1995)
梁庆椿,1904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梁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富裕。他自动勤奋好学,学业成绩超群,得以逐步升学。20年代末毕业于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前身),旋即东渡日本,在中学执教。1929年国内选派庚款公费赴美留学生,梁庆椿专程回国报考经济学专业。当时经济学专业的录取名额只有一人,而报考者人数逾百。梁庆椿以其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一举夺魁。30年代初,梁庆椿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33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中国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Food Supply of China),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分析有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基础上,他增补内容,写成几十万字的专著——《世界粮食问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当时研究粮食问题的权威著作。
梁庆椿回国后,先后在财政部及南洋烟草公司统计科任职员,1935年到浙江大学任农业社会学系(后改名农业经济学系)系主任。初到浙大农经系时,系内师资比较缺乏,学生人数也不多。他一方面延聘教授,提高招生质量要求;一方面以主要力量从事课程设置建设,充实教学内容,确立高年级学生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的制度,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经济教学和科研比较完整的体系,与当时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农经学系成鼎足之势。
梁庆椿虽然是系主任,但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他不但亲自教授农业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并先后开出新课:土地经济学、农产品运销、农业合作经济、农业金融等专业课。
在梁庆椿的倡议下,《浙大农业经济学报》得以问世。他为学报第一期撰写了《各国学者所见农业经济学目的之比较研究》(代发刊词),以后又在该刊发表《论吾国过去农业经济研究之缺点及增设研究机构之必要》一文。这两篇论文评述了当时世界各国及我国农业经济研究的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深受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为当年争得设立农业经济研究所之力作(以上两文现存浙江农业大学图书馆“珍藏仓库”中)。有问题登门求教,他无不热情解答,诲人不倦;因此同学们对他很尊敬爱戴。
他是当时浙大的名教授之一。在浙大西迁期间,由于他的真才实学吸引了不少教授,并使农学院其他系,甚至外校的学生转到农经系来,壮大了教、学队伍,培养了人材,为浙大农经系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42年成立了农业经济研究所。
梁庆椿在国内外读大学和研究生时期主修经济学,在经济学方面的造诣很深。农经系同学听他的课时,总是津津有味,孜孜不倦。他坚持原则,严格遵守教学方针和教学计划的精神,主持工作。
梁庆椿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同时也强调调查研究,注意农村调查,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广西宜山时,他为学生开设农村调查方法的课程;暑期中又亲自带学生到小龙江乡作调查,启发学生提出毕业论文设计,搜集调查资料,归纳分析,加以论证,写出有个人见解的毕业论文。
浙大西迁辗转多处,均利用寒暑假进行,以不影响学业为主旨。抗日战争中,连年烽火,学生生活艰苦,有时不免受内、外因素的干扰,不能专心学习。梁庆椿不仅安贫乐道,认真教学,并时时谆谆教导学生,要专心致志于学习和事业,用以报国。教书育人不在多言,春风化雨,师道尊严尽在其中。
浙大在湄潭时,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先生一度有倦勤之意,竺可桢校长曾教请梁先生接任院长之职。梁庆椿认为浙大农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的水平及素质都很不错。农学院需要有安定的局面以发扬优势,力主竺校长再说服蔡先生继续担任院长。从此浙大农学院在教师、学生同心协力下茁壮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农学院。梁庆椿远见卓识,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地位,而把一心都用在农经系的巩固和发展上,使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范围不局限于仅仅从事农衬调查和土地利用,而向宏观研究扩展,在我国农经学界中独树一帜。
1942年,梁庆椿离开浙大到重庆担任中国农民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领导农业金融的研究工作,主编中国农民银行研究刊物。1946年,经当时农民银行总经理的推荐,以学者身份派赴美国,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远东部主任及顾问,服务23年后于1969年退休。又应卢瑟·赖斯学院之请,在该校执教。1975年得该院教学优秀金牌。尔后,他又在家开馆授课,教授经济学和统计学等课程。
1995年5月18日,梁庆椿病逝于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
梁庆椿一生无他好,唯与书结成不解之缘,他的毕生收入大半用于购书。离开农行赴美时,他的藏书太多,没有条件随身运去,均留在农行总管理处。居美40余年,小楼居处又藏书成堆。入其居处,人在书中曲径通行,几无坐处;而梁庆椿跻身其间,每日读书依旧,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