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森 男,1934年12月出生,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热力学热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大庆石油学院教授,连任中国化学会热力学、热化学、溶液热力学会理事。
1956年厦门大学毕业后到国防科研单位工作,为我国首资助研究成功超小型电子元件,对我国航天科学和工业做了有益的工作,多次获得奖励。1961年照顾爱人关系调来浙大任教,先后担任十多届大学生、研究生的物理化学、热化学和结构化学等课程的讲课任务。教学住址负责,多次获得表扬;1970年建立热化学科研基地,研究相平衡、溶液热力学性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负责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中石化重点科研项目十六项。系统研究了中国大庆等五大油田馏分油热力学物性,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在研"863"国防项目"火箭运载器新型吸热碳氢燃料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口原油物性研究项目。
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150多篇被SCI收录35篇,著作两部,获国家教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共9项。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开始享受国务院先烈津贴。已培养研究生54名,现在学博士生12位,硕士生6位。多次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理由。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多次评为"五强研究所"。
林瑞森(Lin Ruisen)男,1934年12月出生,福建平潭人。1956年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本科毕业,
同年分配到国防部第l一研究所担任行政和专业大组长(室主任),从事电解质溶液性质和阳极氧化过程研究,为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了超刁、型钮和铝电介电容元件。为了解决尖端祖粉材料进口的困难,首先采用高真空、高温技术提纯国产担粉获得成功,对我国航天科学做了有益的工作,得到多次奖励,1956年至1961年,他完成6个科研项目,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8篇论文。
林瑞森教授1961年调到浙江大学化工化学系任教,1988年晋升教授。他先后承担不同一专业10多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授课任务,编写了《物理化学》教材,被兄弟院校广泛采用。他先后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验室和新的物理化学实验,并参加过萤光粉、场致发光粉和彩色发光粉研制工作。
1978年以来,林瑞森教授从事汽液平衡的研究,参加石油工业部重点研究课题-一炼油厂含硫含氨污水处理研究,完成了氨一水一硫化氢等多个系统的汽液平衡研究,得出含硫污水双塔汽提技术,为我国石油工业污水处理提供重要数据和资料。1981年,氨一水一硫化氢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和含硫含氨污水处理,获中国石油工业部优秀石油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年他负责建立热力学热化学研究基地,担任研究组组长工作。现已建立起6个在国内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的热化学实验室,先后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体汽化烤和汽体热容研究,物质量热研究和结构关系.1982年以来他指导了10多名研究生和1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现在学的尚有9名.
近5年来,他用热化学方法研究溶液性质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近10多篇论文,如《乙醇-一苯二组分混合物的汽化热和汽体热容研究》,1988年在布拉格第十届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学术报告会卜宜读,并发表于加拿大《化学学报》(Can.J.Chem.66.783,1988)上,获浙江省1989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1987年他应联邦德国科学协会的邀请,在西柏林工业大学热力研究所与所长西德著名教授H,Knapp合作,研究非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完成3个体系的研究.1988年秋,他考察了美国伊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和Rush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同年他还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大庆原油烃类热力学数据测量和研究,获得国家教委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温烩测量装置的建立和TIO:烤的侧量》(《浙江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获1987年浙江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大庆石油各馏分焙值Mll定))(《石油炼制》1985年第6期)获1988年浙江省优秀论文二等奖.
他作为浙江大学原油烃类热力学研究室负责人,承担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国产原油烃类热力学数据的研究和测定工作,所得成果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林瑞森教授是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浙江省石油学会理事。
他性格谦和,事业心强,敢于创新,乎易近人,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