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骏(1913-1995)
  卢庆骏,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和导弹与航天技术专家。在从事教育工作的30年里,讲授数学各个分支的多门课程;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发表了数十篇有创新、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培养科技人才作出了卓著的贡献。60年代初开始从事导弹试验学,可靠性和精度分析工作,为之做了大量的奠基性的、开拓性的工作。在氢氧发动机研制中,他深入实际,用可靠性理论指导研制,这一项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是我国航天战线上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卢庆骏,1913年8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县(今镇江市)。其父卢润州曾留学日本,从事律师和法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县政协委员,要求子女认真读书,诚实做人。童年的卢庆骏就读于镇江第九师范学校附小,后考入镇江六中和镇江中学读初中和高中。1931年7月,考取浙江大学数学系,1936年8月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直至1946年7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46年9月被选送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研究院深造。他刻苦攻读,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获博士学位。由于他报国心切,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丰厚待遇,于1949年5月回到母校浙江大学数学系,被聘任为教授兼数学系主任,时年仅36岁。1952年8月,在我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他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1953年3月,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数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并先后担任院科学研究部副部长和教务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还被黑龙江大学聘任为数学系主任。
  1962年,他开始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的试验学、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精度分析等研究工作。1964年6月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1965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任副院长兼研究所所长。1981年任七机部总工程师。1983年任航天部第一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后任院技术顾问。1988年任航空航天部第一研究院技术顾问。1991年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顾问。1993年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
  在这一时期,他还被聘任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技委和七机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历届部科技委委员。他曾当选为黑龙江省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以及中国数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还担任中国《宇航学报》的副主编。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卢庆骏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1956年全国教授评级时,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决定给卢庆骏定为一级教授,但这位学者获悉后坦诚地申明:我的老师苏步青教授是一级,我只能定二级。由于他的坚持,最后还是尊重他的意见,定为二级教授。1962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知识分子;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由于其圆满完成氢氧发动机研制任务,而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这个项目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0年,首批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1年,被评选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为祖国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
  1936年,他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学有所长,被苏步青教授荐举,留校任教,走过了一条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到数学系主任、研究院教学部主任的教书育人之路。在前后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亲自编写和选定教材,并不断地用其新的研究成果充实他的教学内容,讲授了数学学科中多种门类的课程,如数值分析、微积分、函数论、数论、高等代数、集合论、谱论、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他不仅给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指导研究生,还为了提高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亲自给助教、讲师、副教授们授课。
  正是由于这位园丁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倾注的心血,为我国的数学界、工程技术界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知名的教授和专家,有的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这些学者身上都凝集着他的一份重要贡献。这正是卢庆骏一生的追求和感到欣慰之所在。

在数学领域内不断进取,充实数学理论宝库
  在繁忙而紧张的教学和教学领导工作中,他仍潜心致力于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不停地探索和进取。在30和40年代,他主要进行傅里叶级数,幂级数和特殊三角级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
  尔后,他又从事泛函数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他从导弹与航天技术中的工程实际出发,解决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中的实际问题,更是难能可贵,取得了一批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泛函分析与平稳随机函数》、《振动数据处理的数学方法介绍》、《超椭球约束量最小二乘法》等,都为导弹与航天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可用的数学方法。
  他的这些科研成果,一方面反映了他在数学基础理论上的深厚功底和钻研精神,难怪航天系统的科技人员遇有数学上的难题时,都是请教这位数学界的“高手”;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在数学理论及其应用上的突出贡献。

试验学、可靠性与精度分析的开拓者
  早在60年代初,我国的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始创建之时,这位数学家即开始导弹试验学、可靠性理论、精度分析等数学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亲自点名,将他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领导和主持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的副院长兼研究所所长,组织制订规划、计划和选调科技人员等工作,并主持了多项课题的立题论证与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在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中发挥了作用。例如他主持制定了液体中近程弹道导弹—整套贮存试验方案(包括各种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实施方案,并提出了仓库贮存的环境条件,从而延长了这类导弹的寿命。他还提出了液体中近程弹道导弹落点精度和最大射程的统计评定方案,首次使用序贯分析截尾法进行了分析计算,减少了飞行试验次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缩短了研制周期。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攻关组,创造性地利用高、低弹道和发射卫星飞行试验所取得试验数据转换为这种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验前信息,进行导弹的精度分析和鉴定,减少了全程飞行试验次数。这一精度分析与鉴定方法为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液体远程弹道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次数确定、落区海域的划定以及这一导弹的定型等,都提供了可用的分析方法,还为这一导弹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他还主持和参加了最小二乘法、多项式平滑、卡尔曼(Kalman)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提高了遥测、外测系统及其他测量数据的精度。
  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他从理论分析的高度进行了总结,整理出了多篇有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报告。主要有:“远程弹道导弹精度分析的一些统计方法”、“弹道导弹最大射程的统计评定方法”、“导弹制导系统工具误差分离方法的研究”等。这些都是我国导弹与航天试验学与精度分析等技术工作的理论基础,对当时的在研型号和后续型号的有关研制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家,一直重视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用数学理论指导导弹与航天型号的研制,用数理统计方法提高试验数据的使用效率,减少飞行试验次数。这是他在数学与实践领域中的一个贡献。

在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中辛勤耕耘
  在他担任副院长和院科技委副主任期间,长期分管预先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项大型的、系统性强的预研课题的立题论证、技术方案确定和研制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新型号的立项、技术方案的确定和加快新型号的研制,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主管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三子级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达14年之久。他不顾年高、不顾寒暑,深入研制、试验、生产第一线,参加各种技术协调会、计划调度会和有关的研制试验工作,每次发动机试车,他都亲临现场。特别是对氢氧发动机试验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参数精度评定、测量仪器的精度鉴定等工作,都给予了很多具体指导。长征三号的关键技术氢氧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有着他的一份不可缺少的贡献。
  在液体中近程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后,曾出现了故障,他是故障分析工作的负责人,带领有关的科技人员通过反复测试、分析、计算和试验,终于查明了故障原因,排除了故障。
  在他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技术顾问和部科技委顾问时,已近耄耋之年,可他仍老骥伏枥,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加有关发展战略、发展方向、技术途径及有关新型号技术方案的论证与审查工作。在一次某新型号的技术方案讨论会上,他深思熟虑,就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发表了语重心长的意见,并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关于开展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等工作的情况,博得与会者的赞扬。1991年,他荣获航空航天部“长期从事可靠性工作”的荣誉证书。1992年,在北京召开国际可靠性学术交流会,他不仅为会议的组稿、审稿作了大量的工作,还亲自撰写了论文,已载入会议文集。
作者:谭邦治

简历
1913年8月15日 生于江苏省镇江县(今镇江市)。
1931—1936年 浙江大学数学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
1936—1946年 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46—1949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49—1952年 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
1952—1953年 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3—1964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数学教研室主任、院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院教务部副部长;兼任黑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
1964—1995年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历任一分院副院长兼研究所所长、一院副院长兼研究所所长、部总工程师、一院科技委副主任、一院技术顾问、部(公司)科技委顾问等职。
1995年7月6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卢庆骏.傅里叶级数部分和西察罗可加性. 数学杂志,1941,(48):215—220
2 卢庆骏. 傅里叶级数的强可加性的注记. 科学记录,1942,(1):78—83
3 卢庆骏. 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的绝对可加性. 数学杂志,1943,(10):271—276
4 卢庆骏.傅里叶级数理论中的两个共鸣定理.数学论文汇刊(美国),1944,(56):508—518
5 卢庆骏. 傅里叶级数的强可加性. 数学论文汇刊(美国),1944,(56):519—527
6 卢庆骏. 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的西察罗均值. 科学记录,1945,(1):341—348
7 卢庆骏. 幂级数的绝对可加性. 数学杂志,1945,(12):373—380
8 卢庆骏. 傅里叶级数的强可加性. 数学杂志,1947,(14):913—919
9 卢庆骏. 傅里叶系数性质的注记. 数学通报(美国),1949,(71):269—282
10 卢庆骏.某类特殊的三角级数的均匀西察罗可加性.数学通报(美国),1950,(72):363—368
11 卢庆骏. 二重傅里叶级数系数的性质. 数学学报,1957,(7):520—531
12 卢庆骏. 泛函分析与平稳随机函数. 学术会议报告,1963

注释* 主要论著中仅搜集了卢庆骏前30年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的一部分,更不是他60年中所发表的论文的全部。一些内部科技报告和讲义等未予列入。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季文美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航空航天卷 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第132-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