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浙江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72|回复: 0

湖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379

主题

679

帖子

4044

积分

参议员

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Rank: 127

积分
4044
发表于 2021-4-14 1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精选
已有 2136 次阅读 2021-4-13 16:58 |个人分类:拾穗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1952年湖南大学物理系一直在招收新生。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按苏联模式)物理系并入武汉大学。学生也随之转入武大。1953年调整后湖大改建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8年又改建为湖南工学院。所以从1953年直到1958年只保留有物理教研室,承担工科基础物理的教学任务。

1958年成立湖南大学筹备委员会,筹委会负责人到全国有关高校请求支援,当年共十名全国各高校物理学毕业生来校,其中北大3名,北师大1名,武大5名)和中山大学1名。湖南师范学院得物理系主任葛旭初教授调入湖南大学担任系主任。另外从湖南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生中选派少数在读本科生送入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等校借读。

1958年冬季分配来校的青年老师参加京广复线(铁路)的修建,1959年春派往各高校和研究单位有针对性地进修,6月份大多返校准备承担教学任务。系主任葛旭初教授指导几个年青人积极备课,并硬性规定只有试讲合格后才能正式上讲台面对学生。有的老师为此还要来校探视的家人当作唯一的听众进行试讲。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1959年秋季都顺利地走上了讲台。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都不错。实验室建设也在紧张地进行。经过自制、改装和购置等多种方式,终于也在1959年秋开出了所需实验并编写了实验讲义。1959年秋面对的不仅有1959级新生,同时还有数、理、化三个1958级老生的物理教学任务。这三个1958级班分别是湖南工学院(59年已并入湖大)、中南矿冶学院和湖南医学院于1958年招的师资班。1959年秋季全部转入湖大。  

从1959年秋季开始,不仅有其他高校分配来的毕业生,还有在外借读的物理系学生也先后陆续毕业回到岗位。同时,还有从有关高校和研究单位调入了已有多年教学或研究经历的中青年老师。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当时在省内高校以及后来在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属高校中,湖大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基础教学质量都是被高度肯定的。物理系以葛旭初教授为首的普通物理学教学团队所践行的“少而精”和“少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该教学改革经验《光明日报》(1963年)曾经作了大幅整版报道。

物理系在1958年筹备时计划设置物理、金属物理和气象物理专业,但气象专业一直没有招生。后来湖大归属机械工业部,气象专业被取消,有关老师转入基础物理教学,只有“物理”和“金属物理”培养了几届学生。直到1964年机械部决定取消理科,此时物理老师分流。一部分转到基建科部讲授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另一部分则承担1961级的教学直到他们毕业(1963级全部转入机械系),再有一大部分则在完成原有教学任务后于1965年7月参加农村社教(“四清”)一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开战后(1966年7月)返校。之后所有物理老师全部落户基础课部,在工宣队和军宣队领导下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写大字报,集会,学习讨论,下农村劳动,去工厂劳动兼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等等。到文革中期部分物理老师在株洲无线电厂联合办了一期“可控硅”培训班。另有部分老师与电机系的若干老师在校内筹建可控硅生产基地。不久该基地转移至物理楼,并由物理组的老师继续筹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终于完善了一条可控硅生产线,生产除了稳定可靠的产品,反向电压和控制电流这两个重要参数在省内处于领先。

1971年学校招收了机械和电机两个工农兵试点班(也称试点连,由军队代表任指导员)。每班各派了两名物理老师参加筹备,不久后机械班决定不上物理课。去电机班的老师编写了以“电磁学”为主要内容的物理教材并参与了部分教学活动。

在试点班的启发和推动下,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电子时代”的需要,中止了可控硅生产,转向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试制和生产,并成功的生产出了振荡电路芯片。这为后来招收“半导体”专业的工农兵学员班打下了基础。该生产基地还接待过两度获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巴丁先生

在筹建可控硅生产线的同时,另有老师们瞄准当时国家的需要,研制和生产石英晶体振荡器,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在全国评比中不仅每次都得了奖,还多次获得第一名,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生产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1972年学校全面招收工农兵学生。基础课物理组从1972年起每年都招收了半导体专业工农兵学生,物理组的老师从此又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安排给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另一部分则承担全校基础专业的物理教学(工作安排给物理教研室)。不久,专业部分与电机系的无线电专业共同组建电子工程系(办公地点在知新楼),并由电机系一位专职干部(退休时为离休干部)担任半导体物理教研室负责人,直到1976年文化革命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后,基础课物理组招收了物理师资班,电子工程系招收了半导体专业班。后来,电子工程系解散,半导体专业回归基础课部。应各位老师要求,基础课领导研究同意,在教师中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教研室负责人。至此,全体物理老师又回归到了基础课部承担着师资班(只有一届)、半导体专业和全校各有关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的教学任务。在此期间,经过若干有关老师的努力和争取,从1981年起又增设了金属物理专业。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1980年代中期,“物理”从基础科学系(从前称基础课部)分离出来成立“应用物理系”。当时正值全国各高校设立博士和硕士学位点,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申报并获批了理论物理硕士点和物理学科教学论硕士点。再后来,以理论物理硕士点师资为主,申报获批了材料物理硕士点,再后来又获批了凝聚态物理博士点。学科教学论硕士点在1990年代改为教育学硕士点,成为一个全校性的硕士点,2018年起,物理学科不再招收教育学硕士。后来半导体物理也申报了相应的学位点。2006年,应用物理系撤系并成立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目前,学院学科涵盖理学、工学等2大门类,拥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物理学(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等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集成电路工程(工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物理学与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设有应用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承担全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课教学。拥有“微纳光电器件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结构与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低维结构物理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高能量物理及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

---

以上材料为沈抗存先生提供的1949年以后湖南大学物理学科发展的历程

沈抗存,教授,85岁。1958年武汉大学大学毕业,“文化革命”前曾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和校务委员,“改革开放”后任半导体教研室主任、基础课部(系)副主任、应用物理系主任和校教育学督导团体副团长等,1997年底退休。

湖南大学物电学院A栋,B栋鸟瞰图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全慧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128179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立浙江大学论坛  

GMT+8, 2024-4-16 20:33 , Processed in 0.1335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