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lrld 发表于 2020-8-13 22:22:15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记浙江大学教授李兰娟

活动名称: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编号:21姓名:李兰娟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8/W020200813569532695607.jpg
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身先士卒,人人皆知抗疫“女神”李兰娟,但对学生来说,她依然是那个在课堂上诲人不倦的“李奶奶”,昂首能挑重担、俯身能暖人心。作为医者,她始终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作为科学家,她勇于探索、攻坚克难。她是国士,她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题记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那天,李兰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相关新闻报道引来很多网友点赞、留言、热议。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身先士卒、成就卓越,李兰娟的名字响彻神州,人人皆知抗疫“女神”李兰娟院士。但对浙江大学的医学生来说,她依然是那个在课堂上诲人不倦、指引他们奔向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李奶奶”。上网搜索“李兰娟”三个字,能弹出长长一串头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著名感染病学家,浙江大学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然而在她心底,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一线坚守超过半生,她最为看重的,除了病人,就是学生。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8/W020200813569533311163.png做老师,要给学生压担子“我们这一辈要为青年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青年人将来跑出更好成绩。”在浙江大学一堂思政公开课上,李兰娟郑重寄语浙大学子,希望他们在为人民服务中增长本领才干,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然而话锋一转,她又微笑着叮嘱大家别忘了做好个人防护,像极了家里那个操心又唠叨的奶奶。每年报考浙大医学院的研究生中,有不少人是冲着李兰娟来的。刚参加工作的博士毕业生石鼎回忆起初见李兰娟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他说:“我研究生面试一结束,李老师就把自己的号码给了我,亲切地和我说,她的手机24小时为学生开放,希望能经常接到同学们的电话。”正是这些细节中透露出来的温暖,让学生们深受触动,也指引着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向李兰娟那样,昂首能挑重担、俯身能暖人心。当真正成为李兰娟院士的研究生的那天,就意味着忙碌而充实学习生活的开始。“在李老师团队里工作,白天晚上连轴转是常态,每当示范区项目有重要会议,李老师都会和我们一起准备到深夜。”喻成波、陈平都是李兰娟带过的博士研究生,第一天上李兰娟的课,他们就收到了16字箴言:“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这是李兰娟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是她本人一生的追求与实践。“为了锻炼我们,李老师把我们安排到国家重大专项传染病示范区研究现场,而且告诉现场防控人员,‘这是我的学生,你们要好好锻炼他们,摔打他们,要敢于把重担压给他们,将来才能肩负其重任’”。喻成波回忆说。像这样,李兰娟一方面根据每位研究生的特点专长、个人兴趣,为每个人都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她创造了很多带学生参加课题的机会。“李老师不仅鼓励我们参与课题,甚至鼓励我们跨组参与课题。”有学生透露说,这是因为李兰娟觉得交叉参与课题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验技能,有助于养成统筹安排、高效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兰娟带出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从浙大医学院启航,奔向世界各地,为感染病防控和诊治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感染病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他们记得李兰娟在很多场合说过的很多话,但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毕业前夕的“圆桌谈话”。原来,在每个学生毕业前,李兰娟都会找他们进行一番促膝长谈,从科研、工作聊到生活、感情,事无巨细地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但凡发现有自己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她都会为学生费心思、用人脉、解难忧。执教近50载,李兰娟始终坚持育人与育才并重,坚持用“关心、耐心、细心、热心、诚心”教育学生,深受学生爱戴。她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引才育才个人突出贡献奖(伯乐奖)、浙江大学竺可桢奖、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等教育教学荣誉。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李兰娟除了给自己的研究生一对一的指导和关怀外,还坚持给浙江大学各年级的医学生们上课,甚至通过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给全国人民普及传染病相关医学知识。做医生,要勇于探索未知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2020年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李兰娟始终冲在第一线。当73岁的她摘下口罩,脸上压痕清晰可见,令人动容。武汉同行称她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她却整日穿梭于医院、医护、病人、实验室之间,研判疫情、指导治疗,分秒必争。“看到病人康复是我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快乐和安慰。”这是李兰娟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她顶着巨大压力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武汉封城”,自己却两度赴汉。甚至在凌晨4:40抵达目的地后,只做片刻休息,就立即开展工作,率医疗专家团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室。在武汉期间,李兰娟深入“红区”,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推广应用H7N9禽流感救治“四抗二平衡”经验,并创新性地将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使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病死率由83.33%下降到14.29%。她还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化进展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而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能迅速清除炎症因子,阻断细胞因子风暴,有效阻遏重症向危重症发展。李兰娟对医学的真诚热爱和争分夺秒的努力工作,在校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在武汉则感染带动了整个团队。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在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发病机制、药物筛选、疫苗研究和诊断试剂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而她和她的团队英勇抗击疫情的逆行故事,反过来又是对学生最生动的教育,他们在战“疫”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学生们学习的珍贵资源和无穷财富。当然,病房仅仅只是她的战场之一。批旌挂帅,李兰娟还带领学生们承担了新冠肺炎一系列应急研究项目。这些临床研究项目的背后,是她一次次走出重症病房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后,露出的带着深深口罩印子但仍坚定的脸庞。作为著名的传染病学家,这并不是李兰娟第一次向未知领域发起探索。事实上,一直以来李兰娟都是我国感染性疾病科研规划的顶层设计专家组的成员,多次在抗击新发、突发感染性疾病战役中发挥领军作用,承担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任务,冲锋在重大疫情的主战场。如在应对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时,她带领团队在病毒分子结构和起源、快速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疫苗研制、免疫发病机制、临床救治新技术新方法等全方位突破;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疫苗种子株,改变了我国一直以来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该成果还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做科研,要向最高峰攀登在传染病学科领域,如果说浙江大学是一座堡垒,那么李兰娟就是一面旗帜。作为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得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积极推进国家“数字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示范区”项目,服务于居民健康,实现“智慧医疗”;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感染H7N9 禽流感核酸诊断试剂盒、首个人感染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终结了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进口的历史……几乎将教学和行医之外的时间都花在了科研上,李兰娟带领团队及其学生不断开拓创新,架建起浙江大学传染病学科的一幢幢“大厦”,先后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至2019年年底,该学科已连续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科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六连冠”的学科实力及其技术辐射能力,使得浙江大学传染病学科逐渐发展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高地。李兰娟顺势在海内外广纳贤才,引进跨学科师资力量,将其搭建成多学科交叉和整合平台,继而采用“多元融合”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条育人主线——医教研融合、多学科联合攻关、立体化教材建设,将其有机渗透进本科生、研究生、住培、专培、继续医学教育各个阶段,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终生育人体系,实现不同层次师生素养共提升,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与此同时,李兰娟秉持“送出去、压担子、给政策”的发展方针,与多家海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机制,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实验室从事合作研究、博士后研究;对于未获得经费支持的有潜力的想法和计划,以自主课题等形式予以资助,并辅以科学合理的科研业绩考核方案;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强调国内外合作交流、互访和互派人员,使人才在科研、教学、临床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训。她的教学团队拥有许多骨干教师,取得了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多种人才称号。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她将不同层次的学员都当做学科队伍中的一份子,教学相长。不同血液的融合,不同思想的碰撞,为学科的开拓创新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Lancet、NEJM等。李兰娟带领团队创立的“联盟式”协同培养模式独树一帜,打造多方协同创新模式,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多元融合规律,创建独特有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竞争力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为培养我国感染性疾病诊治交叉型人才和复合创新型人才贡献了力量。先后获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特等奖。作为师者,她讲授传染病学、感染微生态学、人工肝脏等课程,主编的《传染病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尽管工作非常繁忙,她仍然坚持对年轻学生的教育培养。作为医者,她始终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她说,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病人康复,这是她征服科学难题的动力。作为科学家,她勇于探索、攻坚克难,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她以坚韧、执着、奉献言传身教,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献身医学、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传染病学的时代丰碑里,李兰娟院士就是这么一位“巨人”,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们就“站”在她的肩膀上,再跳跃着去够到医学的果实。谆谆教诲、灼灼光华,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chougao 发表于 2020-8-14 07:11:43

牛,我辈之楷模

利奇马 发表于 2020-8-14 07:47:50

教书育人方面,似乎不是李老师的强项。
长江、杰青、院士,培养的不多嘛

Dynpro 发表于 2020-8-14 11:22:16

:victory::victory:

newton27 发表于 2020-8-14 11:27:27

长江杰青一个都没有培养出来吧

NKU 发表于 2020-8-14 12:59:54

主要是临床,没有培养出来杰青也是正常

wslrld 发表于 2020-8-14 15:59:33

利奇马 发表于 2020-8-14 07:47
教书育人方面,似乎不是李老师的强项。
长江、杰青、院士,培养的不多嘛
...

李老师更重要的身份是医生,没有杰青长江也正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记浙江大学教授李兰娟